云上潜江报道 5月的潜江,虾香满虾乡。
虾-稻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市民餐桌,环环相扣中铺陈出潜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画卷。
瞧,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里,新鲜的小龙虾搭乘快车运往全国各地。
虾谷快运物流配送中心。(资料图)
作为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中国虾谷已形成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的冷链物流网,高峰期日均交易量可达2500吨。
在交易中心一角,10万吨冷链仓储项目正火热施工,预计6月正式投入使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项目建成后,可以满足以农产品为主的各种层次、不同种类商贸品的市场需求,可打造成江汉平原仓储物流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预估可实现年营业收入8400万元,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4000人就业。
华灯初上,生态龙虾城里更是一派热闹景象,小龙虾的美味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好的食材搭配创新巧思,美味传说口口相传。
记者走进友锅卤虾餐饮店,只见店内的每一张桌子、每一个角落都坐满了客人,甚至还有客人在门口等位。该店负责人表示:“很多人来这里吃虾拍照打卡,现在是晚上7:00,吃虾的客人已经排到了1536桌。”
在吃虾季,这几乎是潜江小龙虾餐饮店的经营常态。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集美食、旅游、文化一体的生态龙虾城,拥有小龙虾餐饮直营和加盟店3000多家,年消费小龙虾数10万吨,已推出油焖大虾、卤虾、蒸虾、泡虾、汤虾(煮虾)、烤虾、炒虾球和冻虾等小龙虾菜品100多个。每年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达50余万人次,营造出了“吃龙虾,去潜江”“买龙虾,找潜江”的浓厚氛围。
同时,我市还成立了全国首家龙虾学院,培训电商人才3000人、龙虾技师1万人、职业农民1.5万人次。
周末时分,带着亲友走进乡村,钓虾品虾,体验乡村农耕之乐,让疲惫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
去年9月17日,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走进潜江,由嘉宾撒贝宁、闫妮、赵冬梅组成的“山水小分队”,带着全国观众走进后湖管理区莫岭村。
一夜间,潜江“小龙虾”背后的“大产业”在全国引起高度热议,系列话题登上微博、快手热搜榜前列,“撒贝宁感受小龙虾自由”单条视频播放量近1000万。“山水热”为潜江带来了一次全矩阵宣传浪潮,极大提升了城市文旅形象,展示了我市乃至湖北省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
今年“五一”小长假,正逢小龙虾当季,我市迎来龙虾美食游客热潮,湖北省旅游名街、省级休闲旅游街区——生态龙虾城人气火爆,成为全国美食游热门旅游目的地,商家纷纷推出打折促销、加油送虾券等优惠活动。此外,市政府还举办了潜江龙虾武汉吃购嘉年华活动,发挥活动引流效应。
我市还成立全国首家小龙虾主题旅行社,推出了4条“魅力虾乡一日游”线路,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让食客变游客。
……
最美的季节里,虾乡的故事说也说不完,而要写好“潜江虾稻”的故事,就不能只写“潜江虾稻”。因为这个产业从萌芽到旺盛,灌注了全市人民的心血,也绽放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绚烂之花。
二十余载,我市潜心耕耘小龙虾特色产业,形成了集选育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餐饮美食、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研学旅行、节会文化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市虾-稻综合产值过66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0万人。我市先后被评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中国小龙虾产业第一强市,成就了“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的美誉。去年9月27日,我市打造虾-稻特色产业链构筑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通报表扬。如何续写这份精彩?
“我市将持续做实小龙虾交易物流全国枢纽地位,加快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化大市场建设,加快小龙虾区域性交易市场建设,新建交易和物流配送2个区和10万吨冷库,新增交易档口50个以上,提升冷链仓储物流服务能力。”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另一方面,提高电商市场占有率,深挖市域内经营小龙虾产品电商企业和直播带货本土网红资源,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直播带货等活动,推动本地实体经济拓展电商新模式,并积极培育一批专业电商企业,提高直播带货能力,提升潜江龙虾知名度。
与此同时,实现潜江龙虾餐饮轻量化发展,实施“百城万店”工程,扩大轻餐连锁覆盖范围,扶持“中央厨房+餐饮连锁”轻餐连锁经营新模式的餐饮品牌企业8家,推动“中央厨房”原辅料全国统一配送;引导本土市场主体在省内外开设“潜江龙虾”主题直营店、加盟店、连锁店,让“潜江龙虾”走得更远。
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日交易量达2500吨 年交易额逾百亿元
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虾嫂在分拣小龙虾。(资料图)
“截至目前,交易中心已入驻大小商户660家,聚集了2万余虾商、虾农、分拣工、打包工,日交易量最高峰可达2500吨,年均交易额已突破百亿元。”近日,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
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规划占地面积2690亩,其中交易中心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目前,6300平方米交易分拣市场E区和虾谷360电商平台系列功能升级建设已完成,并全线投入使用;2250平方米的中转仓、2000平方米的物流配送D区已相继投入使用;占地2000平方米的物流配送E区、4600平方米的1号冷库将于近期建成投运;占地62.77亩的10万吨冷链仓储项目及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电商综合大楼已开工建设;电商大楼3-10层装修工作已展开,预计9月中旬可投入使用。
交易分拣中心工作人员正将小龙虾打包装车。
分拣、装箱、打包……在交易分拣中心,工人们正紧张地忙碌着。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元至4月,小龙虾交易量完成4.54万吨,交易额38.1亿元。预计5月底可完成交易量6.17万吨,交易额48.5亿元左右,交易量同比基本持平,但交易额较去年44.65亿元上涨3.85亿元,主要原因还是价格上涨了。”
自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成功获批全国仅12家、全省唯一的省部共建农产品专业大市场以来,该中心服务虾农虾商的能级得到了大幅提升和拓展,中心4-16小时就可将潜江小龙虾送达全国600个城市1200个落地配服务网点,年均可配送小龙虾20万吨左右;累计开展各种技能培训4万人次,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10万余人增收致富,更加有力带动了虾农增收、虾商获益,使我市小龙虾走向全国各地,推动了龙虾产业的腾飞。
满城虾客 再续“潜”缘
一家龙虾店,一条龙虾街,一座龙虾城。多年匠心运营,我市小龙虾餐饮市场彻底摆脱了路边摊、大排档、难登大雅之堂的刻板印象。如今,用餐环境恢宏气派,就餐秩序井井有条,出现了像虾皇、潜阳城这样能同时容纳数千人就餐的餐饮“巨无霸”。
夜晚的潜阳城灯火辉煌、食客云集。
“万人共享小龙虾”,这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浓缩成我市标志性的视觉符号。
每年春夏之交,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都会汇集于此,在熙熙攘攘的喧嚣声中,为虾痴迷,为虾陶醉。
“B98号顾客请您用餐,B98号顾客请您用餐”……近日,记者走进生态龙虾城,只见不少店内人声鼎沸,店外人山人海,呈现出火热的用餐景象。
“我们已经排了一个多小时了,前面还有30多桌。”来自武汉的游客刘晟航正和家人在虾皇旗舰店门口耐心等待着。“原本想着带老婆提前过来到附近逛一下,结果光路上堵车就花了3个多小时,待会一定要多吃点,不然都对不起这一路的折腾。”刘晟航对记者说。
在生态龙虾城周边停车场,停放的绝大部分都是外地牌照的车辆,近一点的从湖南来,远一点的从广东来,一同品“虾”肴、续“潜”缘。
一到晚上,潜阳城便成了这里的“主咖”,古城楼式的外部结构配上炫彩夺目的灯光效果,让现场的用餐氛围直接拉满。
潜阳城作为潜江龙虾与民俗非遗文化打卡地,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包含潜江非遗文化展示体验区、民俗表演剧场、餐饮历史博物馆、记忆摄影馆、饮食文化街,游客们在这里可以吃大虾、逛虾市、看大戏。据了解,仅“五一”期间,潜阳城就接待游客近8万人,进餐总台位1万多张,售出小龙虾2万余份,其余菜品10万余份。
有人偏好油焖的浓油鲜辣,也有人独爱蒜蓉的清甜绵长,楚虾王味道工厂则以蒜蓉虾闻名。在这里,龙虾和蒜蓉这对灵魂伴侣激情碰撞,完美融合。
“我是广东人,我们那边蒜蓉扇贝、蒜蓉生蚝都特别火爆,但我以前从来没吃过蒜蓉虾,自从7年前来潜江出差,在这里吃了一次,就直接颠覆了我对龙虾吃法的认知。”来自广州的游客陈何睿一边剥虾一边说。
陈何睿告诉记者,自蒜蓉虾火遍全国后,他在很多地方都吃过,但总吃不到潜江这般味道,所以他每年都会来,最近他正在考虑是否在广州开一家自己的餐饮店,主打潜江蒜蓉虾。
潜江龙虾,世界共享。100多道全新龙虾系列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悄然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火红的小龙虾就这样,一只一只如星火燎原,从潜江出发,红遍全中国,火遍全世界。
“吃”心不改 谱写潜江龙虾美食“进化论”
从“害虫”到“美食”,从“美食”到“顶流”,这只从前被人“嫌弃”的外来物种,经过厨师们的巧妙烹制,逆袭成吃货们眼中的夜宵“网红”,还成就了“中国小龙虾之乡”的美名——这便是潜江龙虾美食迭代升级的“进阶之旅”。
二十多年前,小龙虾还是一种被人们厌恶的害虫。那时只有五七的几家大排档将小龙虾烹制成油焖大虾。这个口味因为麻辣鲜香迅速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让小龙虾从“害虫”转变成了“美食”,潜江龙虾美食的初级阶段便由此开启了。
随着小龙虾的生产和加工不断升级,龙虾餐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佐料的选用、口味的创新、做法的升级都推动潜江小龙虾美食进入了中级阶段。各大餐馆推出了各种口味的小龙虾,如虾皇、楚虾王、小李子、晓飞歌、虾味传奇、柳伍等,让消费者们吃得更加丰盛、品尝更加多样化、享受更加个性化。
小龙虾菜品展示。
遍地开花的口味虾,让潜江龙虾美食进阶到了中级阶段。不过,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潜江龙虾美食此前一直是民间发展、各美其美。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潜江龙虾美食的开发,打造了官方“擂台”和“舞台”,让更多龙虾菜品在潜江“亮相争霸”“华山论剑”,更是组织“一节一会”,让世界各地的龙虾菜品和美食爱好者在这里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柠檬虾、酿虾仁、榴莲龙虾、泡椒虾、螺蛳粉龙虾……每年的龙虾节上,资深大厨们现场炫技,烹饪龙虾美食,展开一场创意与技术的大比拼。五花八门的龙虾菜肴拼出了一场超级豪华的视觉盛宴。
2019年“一节一会”上,118道形状、味道及摆盘各不相同的龙虾菜品,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天花板”,直接将潜江龙虾美食种类推向了发展的高峰。
近年来,作为“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始终不骄不躁,主动创新,加快跨界融合,迎接新的市场。
我市与时俱进,推进“百城万店”工程,试点推行“中央厨房+轻餐连锁”经营模式,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研发预制菜、盖浇饭、虾茶之恋等小龙虾菜品,开发小龙虾休闲食品、代餐食品。
经过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努力,潜江龙虾美食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从优到特,实现了进化升级。下一步,我市将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拓宽消费场景,抢占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潜江龙虾餐饮影响力及在全国餐饮市场的占有率,始终保持潜江龙虾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引领地位、标杆地位和龙头地位。(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