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训谦:让农业特色产业结出乡村振兴硕果

据潜江新闻网5月9日消息:今年以来,竹根滩镇立足特色农业乡镇实际,全力打造“两经济四平台”,努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高分报表。一季度,竹根滩镇工业总产值达13992.7万元,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2417万元,同比增长90.2%;税收收入达1102.81万元,同比增长147%。5月5日至6日,全市2023年一季度项目集中拉练活动举行,竹根滩镇获得特色农业组考核第1名的好成绩。

乡村振兴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产业振兴是整个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要让乡村产业脱颖而出,在市场中更有优势,关键在提升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只有把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让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村强民富的幸福底色,才能高质高效推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竹根滩镇人多地少,户均不足3亩地,传统豆、麦两季种植模式效益低、风险高。同时,各村集体资产资源匮乏,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该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过程中,探索实施强村富民新路径。为做好做优大豆、半夏、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该镇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共流转土地4.42万亩,土地流转款3036.58万元/年,累计带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39.87万元,推动全镇所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其中过20万元的村4个、过10万的村17个,走出了一条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高质高效发展道路。

发展特色产业,既要找准路子,也要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更需要在收益上见成效,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可触可感。一方面,该镇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后土地连片、集约、高效的显著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的潜在优势,进一步巩固利益衔接机制,大力发展农业基地经济,实现群众增收、集体增资、企业增利三方共赢。另一方面,整合闲散资源,发展“庭院经济”。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思路,引导农户利用闲置零散土地发展庭院经济,以散种统销、产销对接等方式拓展营销渠道。目前,吸引了320余户农户签订“庭院经济”合作协议,协议面积190余亩,协议保底收益可达4000元/亩。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一头连着群众增收致富,一头连着乡村产业振兴。新征程上,我们要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现实条件,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科学把握功能定位,突出特色,错位发展、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创新发展,让特色产业发展的空间更高远,让农业特色产业结出乡村振兴硕果,让农民幸福生活节节攀高。(本网特约网评员 陈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