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好人|刘芬:守护者 引路人 传承人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谭欣)不是每一朵鲜花都能在天山盛开,但雪莲可以;不是每一名教师都能义无反顾远赴边疆,但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中职部教学科长刘芬做到了。

日前,记者在江职见到刘芬时,她正在给学生上书法课。平日里学生都觉得她性格温婉贤淑,说话轻声细语,就像是邻家温婉如玉的大姐姐。可是一到上课,她却风格一变,声音洪亮,眼神发光,举手投足中透露着满满的自信和气场,成为学生成才的领路人。

2014年底,学校需要一名老师到新疆博尔塔拉支教一学期。同事面露难色时,刘芬举起了手。

“你有两个孩子,你能自己做主吗?”领导问。

“我能自己做主,我申请去新疆支教!”刘芬毫不犹豫地说道。

博尔塔拉位于新疆西北境,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冬季最低气温达到-20℃!刘芬心想:这样的苦寒偏远之地更需要教师!

支教是打定主意的事情。她同丈夫说了自己的想法,丈夫非常支持她,可公公婆婆面露难色。婆婆说:“你们两个都离得远不在家,孩子还这么小,你去那么长时间,谁来管孩子呢?”公公又道:“你一个女孩子去那边安全吗?”

此时,她能想到的只有当老师的母亲。“你只管去,孩子我来带,你放心。”母亲坚定地说。

2015年3月10日,刘芬带上行装踏上了去新疆的支教之路。启程时,她看着飞机舷窗外的风景,从熟悉的满目苍翠渐渐变成陌生的群山连绵,心中五味杂陈,有对家人的不舍,也有对大美新疆的向往;有对气候环境不适的忧虑,也有对新环境、新任务的期盼。

新疆与家乡有2个小时的时差,并且海拔高。几个月下来,刘芬的身体落了一些毛病,吃完饭就胃疼,乳腺增生也发展为乳腺囊肿。

身体不适应,但是教学上却不能放松。在援疆课堂上,她倾囊相授,手把手地教学生。通过一节布艺公开课,让整个学校掀起了手工布艺的热潮。参与听课的老师与学生围坐在一起,缝制发卡、钥匙包等手工作品,大家互送手工礼物。她的教学受到了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学期结束时,与刘芬结对的教师罗林生对她称赞不已:“我只会画画,哪里会做手工。天天跟着刘老师上课,现在我基本都会了。”刘芬还把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与教案全部分享给罗老师,把十年来积累的经验与做法留在了博尔塔拉中等职业技术学院。

“我们每个人一生充满了选择,而很多时候选择的正确与否,只有自己才有资格去评判。但选择援疆,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一次。”刘芬说。

2015年,回到江职继续任教的刘芬调到中职部任教学秘书。2016年,中职部组建专业加强班,她担任1602美术加强班班主任。“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的必要性,作为美术加强班,应当打破独以素描、色彩为基础的美术教学体系,必须要开设国画与书法课程,才能构建起传统的审美趣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班需要加开专业课,刘芬当即提出应当加设国画和书法课的建议。

建议一经提出立即被采纳,但她却推辞任教。“参加工作后,一直任教手工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国画、书法这些专业能力不但没有长进,还退步了不少。”刘芬知道以自已的能力任教,学生难有好成绩。2016年,她考取了武汉理工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希望通过继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2017年8月,她又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一边加强理论学习,一边加强手头功夫训练。

学成后,刘芬开始教授国画选修课。“以爱为底色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周末,她会带着学生到公园写生。与学生一起画国画、写书法、读画论,共同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自2018年5月开始,她的学生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升学画展,画展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也越来越高。

从教15年,刘芬讲授过的课程有八门之多。手工课上她剪、贴、缝、绣、织信手拈来;国画课上她诗、书、画、印,一样不少;美术欣赏课上她谈古论今;幼儿园环境创设课上她能直抒时弊……

“作为老师,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真诚炽热的爱心。”此次获评“潜江好人”后刘芬说,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付出自己的才干,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这是我的荣幸和责任。作为一名老师,我将继续用满腔的热血,带领更多的“花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