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勤勉工作、奋力拼搏,为推动潜江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4月27日,我市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事迹报告会,对全市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他们中既有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一线工人,也有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既有勇闯市场、精于管理的企业经营人员,也有廉洁奉公、辛勤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他们以实际行动和骄人的业绩,生动诠释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深刻内涵,充分展示了崇文厚德、创新图强的潜江精神,为全市广大职工群众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吴让生:工作无大小 力求做最好
在金澳科技工作的这些年,他面对企业发展的层层挑战,满怀信心与热情,用坚定决心做好做成每一件事。他用脚踏实地见证企业高质量发展历程,用事必躬亲与企业携手攀登高峰。他就是金澳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让生,2019年获评潜江市劳动模范,2023年新晋湖北省劳动模范。
临危受命 着手成春
转型升级和资金短缺危机严重威胁企业生产。为寻找发展突破口,金澳科技董事长舒心聘请吴让生管理公司。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上任后,吴让生缜密分析、精准施策,从资金安全突破,带领公司上下破解企业资金难题,通过狠抓原油采购供应、拓展油品销售区域、扩宽融资渠道、内部挖潜增效,让企业化险为夷,也为后续项目建设、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公司连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助力企业发展,吴让生始终把安全、环保、质量放在头等位置,不折不扣落实“宁可不赚钱,也要环保和安全”理念,不断创新思路。通过采取“定人、定岗、定责”开展同行业事故类比排查、“一套装置、一套机组、一套电仪设施、一个储罐组”的安全隐患深度排查,强化安全管理。
高位推进 技改兴企
将经济运行工作作为企业重要工作来抓。自吴让生任职以来,通过内部挖潜、优化生产方案等措施,实现了生产效益最大化、最优化。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企业2022年取得骄人成绩,经济运行项目立项379项,实际产生年运行效益2.79亿元。
为做好企业发展规划,吴让生率先提出“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战略。在他的策划和带领下,企业油品升级深加工系列项目、金澳科技铁路专用线项目、监利至潜江直达厂区的输油管道项目同步开工建设。建设期间,为解决施工滞后、矛盾集中等困难,他常驻现场为项目建设鼓劲加油、进行指导。短短两年时间,油品升级深加工系列项目、金澳科技铁路专用线项目顺利建成投运,监利至潜江直达厂区的输油管道项目也即将投运。
坚守一线 负重致远
自担任金澳科技总裁以来,吴让生每天坚持最早到现场、最晚离开现场,风雨无阻深入一线解决难题。岁入花甲,亦是如此。
2022年,严峻的新冠疫情冲击打破了企业三年防御“零感染”的局面,安全生产和后勤保障迎来重大挑战。为保障安全生产,吴让生力担重任,带领50多名生产骨干对公司各岗位进行巡查,协调解决各部门的实际困难。但吴让生最终还是被病毒感染,持续高烧的他依旧不忘生产,输液结束便立即返回工作岗位,用坚守诠释“石油人”的责任与担当。
荣誉召唤新作为,发展还需新担当。吴让生表示,将把荣誉转化为强大精神动力,再接再厉为金澳发展不懈奋斗,用实干佳绩奋力谱写新时代潜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曾奕:精益求精 匠心筑梦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这是曾奕印刻在心里的工作宗旨。
曾奕是长飞光纤潜江有限公司的一名电气工程师,多年来,他一直在技术创新之路上孜孜以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16年10月,公司厂房还在建设之中,曾奕就来到潜江长飞。“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我和一帮90后的同事一起克服困难,在最冷的季节,仅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所有生产线的电气安装任务,创造了光纤生产上的一个壮举。”说起车间里的故事,曾奕打开了话匣子。
设备投产后,曾奕的身份转变为维护人员。维修维护设备,保障生产运行。潜江长飞是24小时连续生产,设备生产不停,设备维护就不能停。
2018年1月份的一天,正逢周末,曾奕和家人还在睡梦中。突然,接到值班人员电话:“因为电压波动,设备出现报警,高温、高压设备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产生危险。”他立马起床开车,一边通过电话指挥现场同事做好应对工作,一边驱车赶赴现场。
当设备恢复正常,他迈着疲倦的步伐走出厂房。此时,明媚的阳光照在远处的田野,他的心情就和这天气一样,充满了喜悦。
正是秉持着高度的责任心,曾奕和同事们得到了领导和集团的认可,他也在2019年获得市劳动模范称号,今年又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获得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更多的是鞭策,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把个人经验高效地传授给同事们,充分履行劳模的社会责任。根据这样的想法,我也开始转变工作思路,从传统的‘传帮带’向现代化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化靠拢。”曾奕由衷地说。
2022年一段时间,车间里一台设备一直工作不太正常,检查也没有发现原因,换了很多零件,故障也没有消除。曾奕接到问题反馈后,立刻到现场检查设备部件,没多久就发现一个螺丝的顶端有几根轻微的划痕。凭着对设备的敏锐性,他和同事一起把螺丝顶部打磨抛光平整,果然故障就解决了。
在向同事解释故障原因后,他意识到,应该把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思路记录下来,让更多的同事了解和执行。说干就干!他动笔把这个过程编写到了故障标准化解决模板中,后续不断补充完善。现在,这个模板已经成为部门体系文件之一,只要根据这个文件的内容进行设备的维修就可以避免很多常见故障,这为维修提供了很大便利。
光纤拉丝的工艺中需要用到一种设备,这个设备有8套部件组,每组中包含2个零件,这2个零件是消耗件,寿命分别是6个月和12个月,寿命到了必须换新的,每年零件消耗成本近百万元。了解到这个问题后,曾奕根据生产数据和设备特点,用两年时间收集各类数据,建立了零部件使用位置和寿命的衰减模型。在这个基础寿命的推导下,他提出了50%滚动更换法,就是8套部件组中,4套按照每6个月和12个月更新,换下的零件装在性能要求稍低的剩下4套部件组上,这个方法使用后,仅此一项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约成本数十万元。
曾奕常说,他很庆幸来到潜江这个美好的地方,来到潜江长飞这个平台,做了自己最喜欢的工作。“今后我要戒骄戒躁,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百倍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中去,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公司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他斗志昂扬地说。
雷勇:勇守教育初心 不忘教师使命
在潜江这片沃土上,他是一位耕耘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管理者,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一颗丹心托起明天的太阳。他就是市教育局园林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雷勇。
今年,雷勇被授予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面对荣誉,他淡然地说:“这里面不仅凝聚着我和同事们拼搏奋斗的汗水,还饱含着领导、亲人、朋友们的关怀与帮助,更赋予了我战胜困难、踔厉奋发的信心和动力。”
朴实无华勤耕耘
1990年,刚刚走出校园的雷勇,又一头扎进另一个校园,在园林二中担任毕业班化学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雷勇捧着一颗父母之心善待学生,探究学生易于接受的各种方式走进学生内心,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011年,班上有一个叫小敏(化名)的学生,临近中考时思想发生波动,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了解情况后,雷勇第一时间找他谈心,起初他情绪抵触,极不配合,甚至出现了打人、轻生等严重情况。之后连续几天,雷勇天天上门做工作,终于用真诚打动了他,小敏思想上发生了巨大转变,成绩突飞猛进,中考以化学满分、总分650分的高分被重点高中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看到他和父母激动的样子,雷勇欣慰地笑了。
行家治校领潮头
2012年,雷勇走上校长的工作岗位,开启了每天朝六晚十的工作。
“工作量是以前的两倍多,但我依然对课堂教学乐此不疲,一直坚持听课、评课、上示范课,着力于课堂教学改革。”雷勇说。
2017年对雷勇来说是尤其特别的一年。这一年,根据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园林二中与原园林三中实施集团化办学,成立园林二中南校区。“合并之初,南校区条件非常艰苦,小到学校连炊具都不齐全,大到学校设备设施老化等。”面对困难,雷勇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南校区办出名堂来。
于是,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教师迎难而上,奋勇拼搏,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实现了两校区“理念共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建”,促进了园林二中南校区快速发展,将一个原来在校学生不足600人的学校,发展到现在拥有学生1900余人,极大地缓解了城区“择校热”。
不忘教育初心
2019年8月,雷勇的“身份”又不同了,被调任到市教育局园林分局主持工作。上任之初,雷勇就立志要建设园林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园林教育跨越式发展。
为了实现目标,他以“做精致教育 办特色学校”为抓手,突出“一个引领”,建强“三支队伍”,实施“六大工程”,全力打造具有园林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让园林教育在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头雁”作用得以彰显。
是教育工作者,更是人民的公仆。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大地,作为基层教育的领头人,雷勇组织园林教育系统近千名教师下沉社区、亮明身份、认领任务,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在全市率先创建小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工作模式,带领园林教师成立64个临时党支部,园林教师志愿者的身影遍布城区各个社区,为防疫工作贡献力量。
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雷勇表示,将和团队一起立足新起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用创新之举为全市“融入都市圈、建设示范区、冲刺五十强”作出更大的教育贡献。
高霖: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
2022年被省总工会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23年4月被省总工会和省交通厅联合授予湖北省首届“最美交通运输人”称号。他就是市公路养护应急中心章华公路管理站站长高霖。
坚守初心,以行动彰显决心
2004年,年仅21岁的高霖中专毕业后被市公路养护中心录用,主要工作就是清扫公路。刚拿扫帚那几天,手里磨得满是水泡,辛苦劳累的工作让他不止一次想过放弃,一天到晚穿着的“黄马甲”更是让他感到低落彷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断受到身边老一辈公路养护人的激励和感染,渐渐地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和养护的公路产生了感情。
“认准的事就要坚持干好,干一行爱一行,干就要干出点名堂。”他在心底默默立下誓言。从此以后,他的心思不再被杂念所左右,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养护生产工作中。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无论晴雨天或是节假日,路上都有他的身影。每次从事清扫工作时他都冲锋在前,每次路肩日常保洁他都出色完成,几年时间下来,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他从一名普通的公路养护工成长为公路管理站站长。
刻苦钻研,以勤奋铸就匠心
2009年,高霖作为全省最年轻的选手参加全国交通技能大赛,未曾想在初赛就惨遭淘汰。此后,为了提升专业技能,他买来一摞专业书籍,刻苦钻研新技术,只要一有空就往训练场跑,甚至把施工现场当赛场,跟自己掐时间、计精度、算进度,不断突破技术瓶颈。终于在2015年,他在代表我市参加全省交通职业技能大赛沥青路面修补坑槽技术比武中,面对超出2至3倍坑槽修补比赛标准设定值、超出挖补坑槽范畴的开挖厚度等突发情况,凭借扎实的功底,一举夺得第一名的佳绩。
2019年、2021年,高霖又两次夺得全省技术比武沥青路面修补坑槽第一名;2022年,由他领衔的队伍代表省公路部门出征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团体第七名的优异成绩,高霖也从一名普通的养护工人逐渐成长为一名公路养护技术全面能手。
默默奉献,以汗水谱写忠诚
高霖所管辖的公路里程有118公里,南来北往的车流量非常大,道路损坏频繁,如果不及时排除隐患,随时可能发生车祸。2020年4月29日晚10时30分左右,接到群众反映在318国道复线芦洑大桥桥头有200多米的泥土洒落在路面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清理。接到任务后,他立即组织职工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处理,当清理干净后已经是凌晨1时多了。
2020年,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他留下即将生产的妻子,主动参与值守318国道丫角管控任务,每天坚守在防控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认真做好车辆及人员的劝返登记工作。遇到不理解的群众就耐心做好宣传教育,经常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方便面、“冰镇饭”更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成绩代表过去,奋斗成就未来。“把我所养护的118公里路管好、护好、运营好,保证公路常年处于‘畅安舒美’,就是我作为一名养护工人的职责和使命。”高霖说。
胡艳梅:春风化雨润人心 呕心沥血育新苗
说话带笑,声音既温柔又爽朗,让人如沐春风,这是潜江爱育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胡艳梅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已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二十四载的她,今年新晋成为市劳动模范。
“1999年7月,我毕业进入老新镇幼儿园工作,从此与幼儿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回顾过往,胡艳梅感慨万千,人生里的每一个选择都很重要,甚至可以改变你今后人生的道路。
工作三年之后,胡艳梅就做出了人生的另一个重大决定:辞职创业。
都说万事开头难,胡艳梅却开了个好头。她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幼儿园,不到两年时间,幼儿园从起初20个孩子发展到400多个。2008年开始,她又相继开办了3家私立幼儿园。
2012年,0至3岁婴幼儿的“亲子共育”和“托育服务”在潜江尚属一片空白。胡艳梅抓住机会,再次开启了创业之路。
这次上天没有眷顾她。“到教育局去申请早教办学许可,教育局回复‘3岁以下不属于教育局负责’。去找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工作人员在业务领域找不到办证的经营项目。”无奈之下,胡艳梅只能拍了外地同行的营业执照,几经周折才办理了执照,最终开办了我市第一家早教中心——“爱贝贝早教中心”。
从幼教转型到早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一个人身兼数职,不仅是前台、顾问、老师,也是保洁员和修理工。”胡艳梅说,她曾经带领团队去广场、公园做地推,一个一个小区发宣传单,其中无数次被小区保安赶出来。尽管如此,他们都微笑地宣传早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逐渐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3岁多的男孩。“通过沟通和专业测评,我们发现孩子各项指标发育迟缓。”胡艳梅带领团队一边给孩子进行专业训练,一边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引导。半年后,孩子学会了说话,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正常进入了幼儿园。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工作中,胡艳梅及早发现多名疑似“发育迟缓、自闭症边缘”的孩子,并指导孩子的父母让孩子得到及时的早期干预训练,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受到鼓舞,2016年,胡艳梅再次筹措资金,正式升级成立“潜江爱育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然而美好的一切被新冠疫情打破。
在最艰难的三年,无数个教培机构裁员、转让甚至倒闭。胡艳梅依然坚守着对行业的初心,积极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组织讲座,精心策划每一场活动,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致力于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发展事业的同时,她也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现有员工53人,无论压力有多大,胡艳梅依然坚持履行当初创业时的承诺,为员工购买社保,按时发放工资,保障员工福利,并热心公益事业,近几年累计捐款捐物6万多元。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面对荣誉,胡艳梅一脸谦虚。她表示,将继续在平凡岗位上敬业奉献,担当实干,精耕细作,全心全意为幼儿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