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注入基层发展“新血液”

云上潜江报道 跑遍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坚守防疫一线,逆行而上冲锋在前;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基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三支一扶”工作人员。

自2006年“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以来,我市紧贴基层人才需求,累计选派499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各行各业逐梦青春、拼搏奉献,为乡镇和基层一线注入了发展活力。目前,全市共有支医、支农、林业、扶贫、基层水利、青年事务、基层人社、基层残联、基层文化、供销合作等“三支一扶”基层服务项目10个,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青年就业“新风尚”

“我始终相信,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家乡建设。”说起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初衷,今年24岁的杨雨鑫坦言,比起别人眼中的“好工作”,建设家乡才是她的梦想。

“大学刚毕业,我就报考了‘三支一扶’计划,通过层层选拔和审核,最终获得去基层就业的机会。”扎根“三农”一年多,田宇航的变化可谓是“脱胎换骨”,他从一名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早早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

……

在广阔天地挥洒青春,用专业知识建设基层。近年来,在人社部门的引导和组织下,“三支一扶”计划的知名度更加响亮,服务保障也更加完善。

“我市‘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按照事业单位新聘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标准确定,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安家费等待遇均得到保障落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三支一扶”人员经费保障和管理工作,他们积极对接财政部门,将各项目服务部门财政配套经费进行统筹请款,并与各项目服务部门就交通补贴、医保及意外保险等发放项目统一口径,确保按月足额发放“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

乡村振兴“强力量”

为尽快让“三支一扶”工作人员熟悉工作,入职前,市人社局会集中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对农业农村现状、城乡发展政策、乡镇基层工作等进行详细介绍说明。同时,对“三支一扶”工作的职责使命进行强化,进一步增进工作人员对基层的认识,不断提升他们为基层建设贡献青春和智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刘嘉辉是市劳动监察支队的“三支一扶”工作人员。2021年,根据工作需要,他被安排协助科长查处各类违反劳动法案件。

面对千头万绪的劳动纠纷,刘嘉辉努力学习掌握岗位所需的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当遇到复杂疑难的案件工作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不断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很快适应了工作。截至目前,他累计为941名劳动者追讨工资共计635.23万元,移送公安、法院案件9起。

自2021年进入泽口卫生院检验科,“支医”工作人员余昌琪便注定经历不一样的职业生涯,核酸采样和采样信息整理几乎成为了她的日常生活。

“同事们义无反顾地战斗在抗疫最前沿,舍小家,顾大家,我当然也不能落后。”余昌琪告诉记者,疫情的反复对她的能力、体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验。从2022年8月开始,她经常是连夜全员核酸后,第二天再进到工厂,为务工人员进行核酸采样。虽然很累,但每一次她都积极参与,不惧风险,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带不走的“生力军”

服务期满,何去何从?这是“三支一扶”工作人员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为彻底解决“三支一扶”工作人员后顾之忧,我市积极探索,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等多部门联合,畅通了公务员定向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加分、期满考核聘用等优惠政策渠道,确保“三支一扶”工作人员有序流动,有效避免了期满失业和人才浪费情况发生。

“回想起毕业时,我满怀着激情与理想踏上征程,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三支一扶”工作人员严谨觉得自己很幸运,他有幸参与了脱贫攻坚战,还在期满之后成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员,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

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三支一扶”志愿者的身影处处可见,他们满怀激情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用智慧和汗水浇灌一片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们的青春和梦想在希望的田野上尽情绽放。(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