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早春时节,气温回升,正是马铃薯出苗的黄金时期。在竹根滩镇乐事马铃薯种植基地,杨林洲村村劳务队的村民们正在有序地划地膜,为稳产夯实基础。
“多亏镇政府帮我们组织了劳务队,万亩马铃薯划膜进度才跟得上。”基地主体——竹兴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陈凤平说,划地膜这项工作必须人工操作,而且要在既定时间内划出,不然气温回升地膜内的马铃薯苗全部都会干死,影响这一季的收成。
近年来,竹根滩镇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村集体经济,随着产业发展壮大,“用工难”问题逐步显现。“由于劳务信息不对称,不少企业和各蔬菜种植合作社均存在季节性用工难问题。”该镇农办主任邓丽梅介绍,去年6月,该镇杨林洲村、王拐村、沙街村将外滩滩田流转给了竹兴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土地流转后,为解决“用工难”“务工难”这两个难题,按照“政府牵线、村级组织、村民自愿、规范管理”的原则,在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以村(居)为单位组建劳务队。
“村里帮忙揽活,年前收获萝卜、娃娃菜一个月就挣了3000多块钱。”谈及加入村劳务队,杨林洲村四组村民陈玉伦脸上笑开了花,“年龄大了,出门打工很多地方不收,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五组村民代红珍也在马铃薯基地工作。“前两年在家种点大豆、花生收入少。现在好了,加入了劳务队,镇里、村里经常帮我们联系活儿,一天就有100多块钱的收入。”代红珍说。
目前,竹根滩镇26支劳务队累计带动2680名村民实现就业,根据劳务时间和劳务技能,每人每年可收入6000至26000元。
“下一步,我们将培育壮大各村劳务经纪人队伍,提升农村劳务经纪人专业水平,同时提升村民的田间管理技能,让他们掌握过硬技术本领,开创服务企业、收入翻番的双赢局面。”邓丽梅说。(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