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通讯员 王颖婷)二月,春归大地。在周矶管理区前进八队的农田里,一排排钢架大棚首尾相接,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地头。谢春祥的20亩西瓜地,就在这其中。
2月28日,笔者见到谢春祥时,他正忙着和工人铺设滴灌带,为西瓜苗移栽做准备。
谢春祥介绍道:“44个钢架大棚,田间管理任务重。安装滴灌设施,不仅节水节肥,还能提高效率。”
除了设施的更新,今年,谢春祥还准备在种植计划上进行合理调整。往年要收3、4茬的西瓜,今年计划只收2茬,赶在8月份开始种植下半年的泥蒿。
“泥蒿市场效益好,过年前后达到20元一斤,这样能让土地产出的效益最大化。”谢春祥笑着说道。
和谢春祥一样不断尝试新技术,探索新门道的还有隔壁蔬菜基地的徐清云。
徐清云的15亩蔬菜大棚里,种植了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等作物。走进西红柿大棚,一股热气迎面而来,只见西红柿苗杆壮叶绿,一个个青绿色的小果子正茁壮成长。
徐清云和爱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和绑蔓夹忙活起来。“以往,西红柿都是用竹片或木棍帮助爬藤,今年听说有新方法,我们也来试试。”徐清云说道。
只见两人先将绳子绑在大棚最顶端,然后另一头用绑蔓夹夹在西红柿根部,再扯紧绳子,帮助西红柿直立爬藤。“这个叫吊架,这样西红柿藤就能持续生长,一直爬到棚顶,让产量和品质更有保障。”对于新的种植方式,徐清云侃侃而谈。
果不其然,经过徐清云两口子的手把手“扶持”,原来“躺”在地头的西红柿苗瞬间精神抖擞“站立”起来。再有1个多月,这批西红柿将带着主人家的期望抢先上市,拔得头筹。
新农人、新模式、新方法,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潮迭起,好一派“新新”向荣、勃勃生机的乡村振兴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