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新规为民 门诊医保让百姓更有“医”靠

云上潜江报道 “现在政策真是好,没想到在卫生院就医能直接享受门诊报销政策,报销了一大半医疗费用呢!”近日,病后初愈的市民张女士总会和身边好友分享她的经历,并为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政策点赞。

作为一名灵活就业人员,一直以来,张女士只能享受住院报销。医保门诊政策调整后,能够享受门诊报销的好消息让她高兴不已。张女士介绍,改革前自己个人账户每年划入0元。今年年初自己因心悸、乏力前往园林卫生院就诊,1月9日至2月5日每天前往卫生院接受门诊治疗,医疗费用共计3381.5元。如按旧政策,此次就诊报销限额仅500元。但按照新的门诊统筹政策,报销金额达2500元,较旧政策多出2000元。

“新政策为我们灵活就业人员就医带来了新保障。”张女士欣喜地告诉记者,受工作性质和收入限制,之前看病总是有所顾忌,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制度的实施在大大降低就医费用的同时,也减轻了自己就医时的心理压力。

门诊用医保,百姓有“医”靠,张女士的经历是我市全面启动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市40家定点医疗机构已纳入门诊统筹保障范围,3.01万人次享受门诊待遇,受益率37%,医保基金支付30.5万元。同时,实施家庭共济,医保个人账户资金除供参保人购药、就医外,经本人授权,家庭成员也可共济使用,既减轻了参保人员的医药费负担,又提高了普通门诊保障水平。

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就是把参保职工的门诊费用,从通过个人账户保障的方式,变为通过统筹基金进行报销的共济保障方式。但疑问随之而来,医保个人账户当期计入的钱变少,职工医保待遇会受损吗?

市医保局工作人员介绍,改革后,职工医保待遇并不会缩水,恰恰相反,通过缩小个人账户规模,让更多资金流向统筹基金的“大水池”,反而会提高基金共济能力和使用效率,给门诊保障水平带来增量。

为此,市医保局以退休参保职工赵某的例子进行细致说明。赵某改革前个人账户每年划入2592元,患有慢性前列腺炎,但因当地没有门诊统筹政策,在门诊看病无法享受报销。改革后个人账户每年划入792元,在二级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发生目录内医疗费用3800元,如按照门诊统筹政策,除去起付线500元,按二级医疗机构75%的报销比例,可报销(3800-500)元×75%=2475元。虽然赵某改革后个人账户少划入1800元,但其享受待遇多675元。

又如灵活就业参保人员李某,改革前个人账户为0元,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在三级医疗机构门诊就医,今年发生目录内医疗费用3000元,如按照门诊统筹政策,除去起付线600元,按三级医疗机构50%的报销比例,可报销(3000-600)×50%=1200元。改革后享受待遇多1200元。

初心不改,新规为民。为切实让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制度服务民生,市医保局积极召开职工医保门诊共济、门诊统筹政策改革培训及宣传,确保门诊统筹工作有序推进、平稳运行,不断提高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接下来,市医保局将进一步出台优化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将定点零售药店、村卫生室全部纳入门诊统筹定点范围;加大医保电子凭证、电子处方推广应用力度,持续优化参保人员在定点医药机构门诊就医购药、费用结算流程;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覆盖范围,实现门诊统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落实长处方制度,为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开具不超过12周的长处方,增加就医购药便利度,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推进医保民生实事。(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