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在新一年的诸多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中,有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那就是坚定不移建设优质教师队伍。
教育不仅仅是一项“教书”的工作,更是一项“育人”的事业。肩负教书育人重要使命的人民教师,是践行党的教育方针的生力军,是实施“五育并举”教育方向的执行者,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这样说,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从文盲大国、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凝聚着广大教师的心血和汗水。今天,中国教育要实现由大到强,离不开广大教师;教育事业的每一步新跨越,离不开广大教师。中国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教师承担着新的责任和使命。有高水平的教师,才有高水平的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教师要把教书放在第一位,只有教好书,才能育好人。要有笃学之风,重视自身修养和言传身教,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以渊博学识和专业水准培养学生。要勇于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他还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是要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如果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当不好老师的。
强教先强师,教育的发展要通过教师的发展来实现。我们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上,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好条件。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和成长,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要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大力提升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创新教师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继续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用一流的师资来支撑一流的教育。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并重。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要求,即要有大爱之心,关心学生、倾心育人,努力成为真的追寻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爱的践行者。要有敬业之志,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要有为师之范,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做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推动者,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各项工作,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再立新功。(本网特约网评员 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