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新的春天,新的征程,带上希望再次出发。
政策密集落地,企业加快生产,项目全力建设……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今年来,纺织服装产业“兔”飞猛进,发展脉动愈发强劲,为全市“开门红”“全年红”奏响产业发展的重音。
产业蓝图巧绘就
岁序常易,料峭寒风不抵春日暖意。春节才过,中伦云尚智城产业园已开始新一年的火热建设。
“我们产业园计划投资40亿元,总占地面积638.4亩,目前项目正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项目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分为三期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规划引进纺织服装、制衣辅料、智能制造、新材料、电商直播5大时尚产业。目前招商5万多平方米,38家企业入驻。
云尚智城产业园的落地,将助力潜江重振“裁缝之乡”,打造时尚纺织全产业链制造平台。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释放出产业健康发展的强烈信号。
近年来,我市纺织服装产业有韧劲,更有活力。潜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试点),我市正按照“聚人气、育产业、创品牌、增效益”四步走发展战略,高标准实施“一总部一核心三基地”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构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阵列。
目前,总部大楼正在抓紧建设。规划布局的2000亩纺织服装产业园核心区配套水电气路、邻里中心、医院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已基本建成,以纯、悠度等23个项目入园建设;张金镇、龙湾镇、浩口镇3个基地发展势头正旺,集群效应明显。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为此,我市将围绕产业集聚、载体建设、公共服务、人才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建设“潜江裁缝”展示馆、时尚研创中心、创业孵化中心、仓储物流和网络电商中心,强化人才集聚、引导“潜江裁缝”返乡创业,强化5G场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等系列举措,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
擘画蓝图,齐心绘就,产业发展才有了无穷动力。
服务保障有支撑
2月2日,我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纺织服装产业政策优化调整工作,全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
调整政策是为了进一步增强产业内生动力。今年来,我市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谋划出台了更大力度的《支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三条”措施》、支持云尚智城和壹中心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形成了“1+2”的纺织服装产业政策体系。
同时,重点加大了产业发展资金、供应链配套发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支持。
政策发力,企业的投资意愿更强,发展信心更足。去年底,市经信局、市招商服务中心和相关企业、地方专程参加湖北-广东纺织服装产业招商活动。截至目前,服装产业签约项目18个,协议引资137.46亿元,其中在建项目8个,协议引资127.63亿元,投产项目6个,协议引资4.68亿元。
新年开启,一场场“春风行动”在全市各地开展。在全市纺织服装产业重要基地之一的张金镇,纺织工人岗位供需两旺。
“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流程,强化政策兑现时效,以更大力度支持纺织服装产业扩能提质增效,完善产业供应链,提升品牌价值,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打造纺织服装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市委负责人说道。
2月初,在张金镇集镇中心,一场“春风行动”招聘活动热热闹闹地举行,前来应聘的服装人才络绎不绝。
在家门口就业,该镇化家湖村五组村民张家海说:“镇上的服装厂待遇也不差,不用东奔西走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在家门口工作挺好。”
“现在政策、待遇都上来了,很多熟手、能手愿意在家门口就业,也缓解了往年我们招工难的问题。”现场招聘的企业负责人笑着说。
今年,张金镇组织村(居)干部上门走访广州海珠区返乡的服装产业人才,宣传服装企业工作待遇和《潜江就业创业“一条龙”扶持政策》,邀请返乡人才参加张金镇“春风行动”招聘推介会,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以优质服务厚植产业发展沃土,近年来,我市高规格成立了市纺织服装协会,组建了由市委常委担任链长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工作专班,建立了市镇村招工保障机制和招工考核奖励办法,为“潜江裁缝”提供限价房、落户、社保、医保转接、子女就学等配套服务。同时,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设有服装学院,开设了服装设计、制版、生产、表演、电商、营销、设施设备操作维护等专业,每年招生1000人,为服装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潜江裁缝”闯世界
2500年前,位于潜江的楚章华台就有束腰之术、细腰文化,“潜江裁缝”源远流长,是潜江特色鲜明的区域IP符号,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注入了独一无二的灵魂和内涵。
上世纪80年代,潜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张金幸福服装厂、江汉棉纺厂等纺织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幸福实业成为全国服装企业上市第一股,“普拉索”品牌衬衫家喻户晓。“潜江裁缝”的传奇也由此而起。
“潜江裁缝”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黄发安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走过了一条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从人工飞针走线到智能化生产,从贴牌加工到时尚品牌自主研发,从传统制衣到参与航天员备用着陆服制作的发展之路,只有紧贴时代脉搏才能擦亮劳务品牌。”
“过去重在引导农民工外出务工,现在更注重培训技能。”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让“潜江裁缝”劳务品牌与产业衔接,我市设立22所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实训均在本地服装企业进行,免费提供培训,数以万计的农民从学徒工转变为技能熟手。
如今,18万“潜江裁缝”,遍布全国各地,先后为国际维和部队做过作战服,为“神七”航天员做过备用服。创造了一把尺子丈量南北、一把剪子奔波东西、一腔赤诚裁缝天下的产业神话。去年,经湖北省人社厅组织联合专家组评估,“潜江裁缝”劳务品牌价值达到234.25亿元。
今年,我市将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紧盯“汇聚10万产业工人,新增100家规上企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建成中国电商品牌服装快反中心、中部优质纺织加工基地、全球休闲户外服装高端制造基地”发展目标不动摇,扎实推动《潜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地见效。更高规格举办“潜江裁缝节”,通过裁缝技能大赛、返乡创业活动、服装博览会、展销会、时装秀等系列活动,持续擦亮唱响“潜江裁缝”劳务品牌。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新征程上,潜江纺织服装产业正扬帆踏上属于它的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