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笔者回到乡下,见老家的农田里全都覆盖着白色的塑料薄膜,一眼望不到边。一问,得知各家各户的农田已流转给一位老板规模化种植,薄膜下种的土豆。去年底,田里种的大白菜获得丰收,却卖不出去,老板一气之下将白菜用机器粉碎在田里做了绿肥,损失惨重。笔者听了不由感慨不已。
从农民手中流转耕地,实施规模经营,有着无限美好的前景。不仅经营者可从规模化种植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让有限的土地实现效益最大化。而且可以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农忙时节还可以为那些在家的农民提供打零工的机会。既达到出租方与承包方双赢的目的,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然而,规模化种植也存在较大风险,并非只要将土地流转到手就只赚不赔。尤其是种什么至关重要,切不可盲目蛮干。首先,要考察市场行情,选准适销对路的品种。其次,要立足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以新取胜。第三,要注重科学种植和管理,按科学规律办事,请那些有科技头脑,种植业的行家里手实施科学种管。只有抓住以上关键点,才能获得成功。如果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种植模式只求简单,不求新特优;或跟在别人后面跑,人家种萝卜白菜,我也种白菜萝卜,事先不为产品找好销路,收获时无人问津,动辄几百上千亩的种植面积,到头来受损失的必定是自己,也有违当初通过流转土地创业致富的初衷。
小龙虾、潜半夏、大豆……这些从潜江土地中成长起来的金牌品种,已让无数人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市场经济是门大学问,只有多加学习,深入研究市场规律,多向成功人士取经,不断创新,方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本网特约网评员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