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佳燕:用好家庭医生医疗资源

12月28日,为积极应对当前疫情管控放开后出现的感染人群增多,尤其是居家老、弱、病、残人员就医难问题,市卫生健康委公布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名单及联系方式,为特殊时期的特定人群提供专业、便捷的贴心医疗服务。

其实,早在2017年,湖北八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湖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我市就是试点县市之一。《意见》明确指出:可按照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为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等重点人群,提供家庭养老方面的健康服务。根据《意见》精神,家庭医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等重点人群。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的新态势,将家庭医生服务对象的重点放在受病毒感染的老、弱、病、残人员上,完全符合《意见》精神,且是对《意见》精神的正确领会与现实解读。

组建家庭医生医疗团队,毫无疑问是一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好事。好事我们就一定要做好,才能让家庭医生这一医疗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拿出一定数量的医疗资源做好后续服务。《意见》指出:城市公立医院要将不低于20%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住院床位预留给对口协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尽管当下受疫情影响,各大医院现有医疗资源相对紧张,但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还是需要遵循《意见》精神,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提供相对充足的医疗资源保障,这也是该项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

二是要让最专业的医生加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正因为当下家庭医生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因病毒感染且并发症状严重的特殊人群,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是较为严重的状况,且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诱发,有可能涉及到生命的安危。科学、专业、有效处置此类病人,就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需要综合素养较强的医疗团队。

三是要在制度设计上给与医疗团队相应的待遇。因为当前家庭医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受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家庭医生在参与救治的过程中自然会经受较大的安全风险与心理压力。尽管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也应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无论是相应报酬还是一定的政治荣誉,都应该向这部分医务工作者群体倾斜。

当然,作为市民,在自愿、合理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同时,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要充分支持、理解、谅解当前形势下医疗工作者面临的工作压力,如果在救助时间、方式上出现一定的偏差,要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要尽量采取足够的自我防范、自我救助等相应措施,让家庭医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为更广大的市民群体提供及时服务。(本网特约网评员 易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