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垃圾堆积困局 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云上潜江报道 近日清晨,在张金镇幸福服装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近1000平方米的院子里堆满了服装边角料,最高处达十几米,一辆铲车正开足马力铲起边角料,倒进旁边等候的重型货车车厢里。

“服装边角料一直是企业的心病,农村秸秆禁烧后,服装边角料就不能烧了。近几年来,堆压如山的边角料不仅占用大量场地,还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也曾多次向张金镇政府反映,但镇政府既没有垃圾填埋场处理终端,也没有运输设备和队伍,解决这一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年3月,事情迎来转机。张金镇政协委员郑新堂在市政协会议上提出《关于支持张金镇建设服装垃圾中转站的建议》,该镇现有规模以上服装企业56家,每年产生服装边角料350吨,希望在该镇建设服装垃圾中转站,收集周边乡镇服装垃圾。

建议案分办到市城管执法局后,该局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力以赴解决这个大难题。为更全面地掌握垃圾分类处置情况,该局邀请市垃分办专家驻扎张金镇,多次讨论服装垃圾收运处置方案。

“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会造成大量新型垃圾,垃圾分类的本质是将垃圾合理化处置。垃圾分类应有的视角和站位就是大项分流,像装修垃圾、大件垃圾还有服装边角料等;中项分类,就是按照四分类开展分类活动;小项分品,比如可回收物就分成衣物、金属、纸盒等。特别是大项分流,同样需要建立收运处置闭环体系。”市垃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提出,目前乡镇的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市焚烧发电厂,由市场化公司负责,政府按运输吨位结算运费。如果直接将服装边角料纳入现有的收运处置体系,能不能行得通?经研究发现,市场化公司最大的垃圾车每次仅能运3吨,往返120公里,货运价格300元,综合算下来,企业不仅无任何收益,还会造成亏损,因此该办法行不通。

经过反复商讨,最后决定由市场化公司与货运公司签订运输合同,全部采用后八轮重型货车,每次运量最多可达13吨左右,运量上去了,每趟货运价格可达1000元出头,货运公司有了利润,市场化公司也实现了微赢利。运输和最终处置的问题解决了,张金镇政府也主动表示,由他们来负责协调厂家设备人员上车。

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市场化公司共清理老金属厂堆积的服装边角料570吨,目前正抓紧清理幸福服装厂900吨左右的服装边角料。(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