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资政促发展 凝聚共识谱新篇——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摘登

九三学社界:发挥资源优势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议要统一领导,统筹推动我市生态经济发展大局。成立市级专门领导协调机构,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协商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统一规划,共同描绘我市生态经济发展蓝图。做好全域生态经济发展路径和产业规划,重点打造水利生态风景核心景区,精心打造乡村休闲游、特色小镇游等小众文化旅游景区和线路,培育潜江的旅游黄金线路。

民盟界:加快推动我市智慧城市建设

为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组建由市领导牵头的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标准体系,推进智慧城市数据系统集成。

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深化数据资源融合开放。在全市数字政府底座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和以5G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提供开放场景,企业、群众共同参与的方式,以市场化的手段做好城市服务,激活平台主体之间的互动创新。

致公党界:擦亮潜江文化品牌 建设中部文化名市

建议加快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上提速,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上提质。

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打造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文旅产业发展品牌,继续开发熊口红军街、渔洋拖船埠村等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推出一批文旅农旅融合产品。加快推进文化强市机制建设,完善工作协同、要素保障机制,发挥旅游基金作用撬动文旅事业发展。

工商联界:发挥商会资源优势 形成招商引资合力

把商会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充分发挥商会主体作用。建议要高质量推动商会建设,建立市领导联系商会工作制度,对已成立的商会要加强指导和帮助,促进商会规范化建设。

要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强化区域联动,深化友好合作,加强信息共享,促进各基层商会与发达地区商会互动发展。要全过程强化跟踪服务,积极引导各级商会组织主动关心来潜投资企业,精准承接投资项目。

农业农村界:打造成武汉“菜篮子”基地

把我市蔬菜产地打造成武汉大都市“菜篮子”基地,要加强供应链体系融合,多问需早布局。市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带领本土蔬菜行会社企与武汉市蔬菜供应链体系各环节各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实现潜江产地与武汉市场的上下游融合、全链条互补。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注重培育龙头,加大潜江蔬菜行业发展话语权。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良种选育、品系开发、新品推广、病害防治等全过程科研体系,为潜江蔬菜产业提档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城乡建设和社区界:建设精致秀美潜江

建议强化组织部署,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全面谋划发展路径,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全民参与,凝聚建设强大合力,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狠抓项目推进,全面优化市政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强化综合整治,围绕“水清、城绿、环境美”目标实现市容市貌全面提档升级,严格生态保护;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民生底线。

妇联界:让乡风文明成为美丽乡村鲜亮底色

建议科学总结经验,加强对全市各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分类指导,做到既体现各村历史传承、人文风情的差异化特色,又保证全市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上台阶、大提高的整体性需要。

强化党建引领,把乡风文明建设成效纳入镇村两级党组织工作责任范畴,建立镇村两级乡风文明建设成果考核体系;坚持资源共享,把开展文明创建的阵地建起来、场所搭起来、人气聚拢来,真正让乡风文明建设支部号召有底气,群众参与有兴趣,建设成果有看点。

共青团界:让青年创客为四化同步示范区添活力

在帮助青年创业群体健康成长、快速发展方面,建议加强组织关怀,重视对年轻创客的思想政治引领,从组织上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关心,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开展思想交流,引导他们树立好三观、传播正能量、宣传家乡美、带动乡亲富,争当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生力军。

出台扶持政策,市政府有关部门多关心关注青年创业者当前面临的困难,深入青年创业者当中听他们的想法、诉求、建议,尤其是要出台针对青年创业者的纾困解难资金政策。

经济界:为“光芯屏端网”产业配套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更好环境

建议在规划引领方面,抢抓国土空间规划过渡期利好政策编制园区项目落地方案、建立规划实施项目库;在延链壮链方面,要依托长飞潜江科技园,延伸光棒-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终端产业链,发展5G通讯终端、光学器件、激光器件等产业;在人才保障方面,要引导和扶持职业教育学校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形成多方联动的“蓝领人才”培养造就机制,完善“蓝领人才”的培养机制,解决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后顾之忧。

张莉委员:成就潜江龙虾“王者荣耀”

“潜江龙虾”和“潜江虾稻”是我们的金字招牌,要想方设法把这块招牌举高、擦亮,成为拥有强大市场号召力和品牌溢价力的顶级品牌。

建议抓住品牌崛起的黄金时期,成就潜江龙虾中国品牌里的“王者荣耀”,抓住消费者认知,打好潜江虾-稻品牌营销战。充分发挥“龙虾学院”“虾-稻行会”“餐饮协会”等研究、研发、研创机构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和行业走出传统营销策略的束缚,为潜江虾稻品牌重新赋能。(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