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日报》以“瞧试点村新气象 喜乡村治理新变化”为题,对我市拖船埠村、马场村、莫岭村等多地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以报道中关于拖船埠村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几件实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共同缔造中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上作出了诸多有益尝试。
一是真心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拖船埠村位于潜江市渔洋镇,古时是荆州到汉口水运必经之地,每到冬季,很多船只在此上岸维修保养,故得名拖船埠。这里也是潜江新民主主义革命发源地,因此被称为“红色船乡”。去年以来,拖船埠村被陆续评定为全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并作为当地全域旅游的重要区域进行打造。但是,由于全村基础设施薄弱,空间布局不合理,在硬件上阻碍了红色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由于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在软件上缺乏持续自我造血与持续供血的后劲。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这一响亮的称号如何才能做到更加名副其实,如何在全力打造红色旅游景点的同时推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致富?村委会提出问题,将解决问题的办法交给全体村民来谋划、讨论、决策。他们举办的一场场塆台夜话,就是真心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好形式。在村里新建的革命烈士纪念广场上,在红色氛围之中,村民们关于美丽拖船埠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讨论火热展开,为后期村委会制定发展规划、治理路径提供了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与依据。
二是相信群众觉悟。将属于自己的乡村建设得更加美好,是全体村民的共同心愿,这正是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源泉。小南海水系连通工程,占地300多亩,计划打造集中连片水域,提供游船体验,增加水幕电影。可项目涉及到10户村民的鱼塘和自留地,施工方做好了拆迁“持久战”的准备。但是,让施工方没有想到的是,在村委会组织的一场塆台夜话开下来,涉及拆迁的10户村民纷纷表示支持,甚至主动捐出了自己的鱼塘和自留地。在村民们的共同支持下,稻田公园、老街改造等30多个建设项目陆续完成。昔日凋敝的村落逐渐变成了景区,游客也多了起来。
三是创新管理模式。在共同缔造中推进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带动全体村民致富并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为此,村委会为了让村民共享共同缔造成果,拖船埠村出台“拖九条”政策,探索村民共同经营模式,实行项目认领制、组团合作制、劳务聘任制等多种方式,鼓励村民以资金、技术、项目、劳务等要素入股经营项目。村民用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村委会用实际举措调动村民共同缔造的热情。目前,拖船埠村已发动村民新建农家乐、民宿、商铺等旅游业态15家,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拖船埠村在共同缔造活动中探索的诸多创新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参考与借鉴。(本网特约网评员 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