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该《实施办法》指出,立足本地区农业农村优势特色资源规划发展乡村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只有依托特色优势,持续做优做强乡村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农业是潜江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大的优势,潜江龙虾享誉全球,潜江虾稻、潜江半夏、潜江大豆等产业也是方兴未艾。去年7月,《中共潜江市委 潜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动潜江高质量发展 加快全国百强进位的实施意见》指出,聚焦潜江龙虾、潜江虾稻、潜江半夏、潜江大豆等四大农业产业链,重点培育10家细分行业领军企业、100家成长型龙头企业,到2025年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2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农业产业化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必须重视拓宽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向功能要产业发展空间,以功能拓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村致富的路径选择。结合潜江实际,要聚焦龙虾、虾稻、半夏、大豆等特色产业,把“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培育大产业,做强大主体,对接大市场,打造大品牌;要依托乡村资源,围绕多功能拓展、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打造乡村休闲体验产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要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不断探索提升“1+N”的发展模式(即1个核心示范基地、多个产业基地),“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订单农业运作模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乡村振兴组织推动、社会动员、要素保障、考核评价、工作报告、监督检查等一揽子推进机制。对此,我们要扛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使命责任,坚持党建引领,拧紧“责任发条”,增强引擎动力,牵引发展快车,构建起谋划更超前、底子更扎实、发展更全面、品质更精美、内涵更丰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本网特约网评员 陈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