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谭欣)12月6日,位于运粮湖管理区的昌云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全自动气流纺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
“我们在11月份已经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全年生产棉纱7200吨的目标,现在公司下达了新的指标任务,我们全体员工正齐心努力、加足马力,争取完成全年8000吨的目标,实现产值1.2亿元。”昌云纺织生产厂长晏泽文说。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行各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昌云纺织的年产量为何能逆流上涨?这得益于公司在运粮湖管理区支持下实行技改扩规的决策。
今年年初,该公司制定了今年发展的总战略目标:加大投资,强化管理,突出质量,靠规模要效益、靠棉纱品质开拓市场。晏泽文向记者介绍了这一年来公司技改扩规的主要内容:
在2021年引进3台德国气流纺机A9的基础上,公司又投资了1800万元引进2台德国气流纺纱机A9。5台世界最先进的气流纺纱机使公司实现了向规模化、智能化要效益的目标;
2月,公司投入60多万元购置国内最先进的天云全自动打包机,使公司的棉纱出库率提高、成品更标准化,提升了公司形象和声誉;
5月,公司投资60余万元,更新了20台梳棉机的针布,确保生产出最优质的生熟棉条,为优质棉纱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9月,公司投资40万元购置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异纤机,使公司的棉纱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棉纱质量稳定得到客户认可与好评;
10月,为了进一步改善气流纺车间棉纱的生产环境,公司投资了20万余元,在厂房进行保暖材料的铺垫与加固,满足了生产车间温度达到32℃,湿度达到75%的基本要求,为稳定机械效率、棉纱品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现在,我们建成了高度智能化的纺纱工厂,拥有5条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生产线,已跨入全省纺织行业第一梯队。”晏泽文说。
顺势而为简单,逆流而上则需要更多勇气。在纺织行业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昌云纺织能化危为机,靠的不只是审时度势,还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
“近年来,为了重振企业发展信心,我们配套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敢投资、敢技改,倾情倾力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运粮湖管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帮助昌云纺织申请技改扩建项目贷款3000万元,解决设备补贴、电费补贴、变压器扩容等资金500余万元,有力激发了企业的投资热情。
除此之外,运粮湖管理区企业服务专班还多次奔走仙桃海关帮助解决疫情期间进口设备的清关手续;安装调试设备的工程师因疫情被隔离,解除隔离的当天,服务专班就赶去慰问他们,以行动暖人心。
危机中蕴含着商机,在疫情这场大考面前,如何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拼的是发现机遇的眼光,比的是抓住机遇的能力,更有政企携手“渡难关”的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