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保护利用好水资源,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总方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指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日,市委书记向斌在接受湖北日报专访时,就探索以四化同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潜江实践表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流域综合治理是基础。潜江因水得名,境内江湖连通,水系发达,生态优美,素有“水乡园林”的美誉。潜江将高质量编制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更好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建设水乡园林生态城市。
水资源不仅影响城市的性质、规模,而且对城市的形成、发展、演变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以水定城,就是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找准城市自身定位,抢抓同城化发展机遇。要强化生态环境、水资源等约束和城镇开发边界管控,以水形确定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以水势确定城市的防洪安全,以水景确定城市的文化和品位。
土地资源是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以水定地,就是要以发展节水农业为导向,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以水功能限定土地用途,以水量限定土地开发规模,深度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强力推进节水种植,提高优质耐旱品种作物种植比重,使现有水资源效益最大化。同时,要推广节水灌溉,促进畜牧渔业节水,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所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水资源支撑着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当水资源供给不足时又限制了城市化的进程。以水定人,就是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充分考量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根据城市水资源最大可利用量确定城市各阶段的人口规模。
工业水资源节约是节水工作中的重点领域。以水定产,就是要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工业节水减污,加快淘汰“三高”企业,走绿色发展产业转型之路。要大力选树“节水标杆企业”,鼓励企业持续进行过程管控,引导工业走内涵式增长模式,积极推进再生水的分质利用,不断降低自来水用量,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发展是硬道理,水资源是硬约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我们务必用活水资源、激活水市场、盘活水价值,做足水文章,答好生态卷,着力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网特约网评员 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