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故乡的风景里

云上潜江报道 “风来时,墨影枯荷,绊根草铺在乡间小路;田野翻起新泥,门檐换上红装,冬意早已怀抱了记忆。在雾蒙的天空,慢慢结成霜色。此时,愿它能冰封了,故乡的一切,大地、流水,乡亲们那渐老的容颜。”这是渔洋镇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讲解员孙涛近日创作发表在微信朋友圈里的诗歌——《故乡的原风景》。

翻开孙涛的微信朋友圈,从2016年发布第一条动态至今,是清一色的原创现代诗歌,其中超过一半写的是家乡美景和红色精神传承,表达了他对家乡无尽的热爱和思念。

这个返乡创业的新农民,骨子里饱含书卷气。

他爱读书,源自于父亲。孙涛的父亲孙传茂是渔洋镇拖船埠村的老党员,今年64岁,在村委会工作近30年,一直保持着看书读报获取知识的习惯。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父亲教导孙涛的口头禅。“读书能获取知识,能改变命运。”孙涛牢牢记住了父亲的教导,从小刻苦学习、热爱读书,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知识和养分。

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孙涛不断学习奋斗,先后做过电器公司市场部经理、光电技术公司总经理,回乡前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03所成都分部市场处民品部经理。他总说:“我不比别人聪明,只是比别人更坚持读书、坚持学习。”

走进孙涛的家里,二楼客厅有一面墙的书柜,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百余册各类书籍。他说:“这是我们家最贵重的东西,传家书。”

在家乡拖船埠美丽乡村建设之初,得知村里建设缺人,孙涛深思熟虑后,毅然辞去高薪工作,返回家乡全身心投入红色美丽乡村建设中,成为拖船埠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宣传动员群众、建设工地打杂、矛盾纠纷调解……孙涛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工作之余,他还走访老党员、烈士遗属,收集整理红色故事。一期工程建成后,来访参观人员逐渐增多,孙涛自告奋勇做起了义务讲解员。

“能将家乡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是我的荣幸,传承家乡的红色精神是我的使命。只要村里有需要,我随叫随到。”为了讲好家乡故事,孙涛在网上找学习课程、研究讲解内容、自费参观“偷师”。对家乡的热爱,支撑着他从“野路子”变得一天比一天专业。

如何依托家乡资源带动乡亲们致富,是他常思考的问题。“拖船埠红色旅游蓬勃发展,走农旅融合的路子不会错。”他依托父亲种植藜蒿十余年的成功经验,探索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的可行性,前后多次前往山东寿光、潍坊、沂南、青岛等地学习考察农业种植、运营模式,将生姜种植引进家乡,第一年就有亩产3000公斤的收获。同时,他积极响应渔洋镇政府鼓励拖船埠本地村民大力参与业态经营的号召,做起了革命老区旅游发展民间投入的带头人,投资60万元成立“老船长土菜馆”,发展农家乐和特色民宿。

在孙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拖船埠乡亲乘着老区建设发展的东风,参与拖船埠旅游发展建设项目,共同缔造美好生活。(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