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碧水任鱼跃——市纪委监委全力强化监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云上潜江报道 向问题“叫板”,让企业和群众“叫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而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一只手”常态化地“拧螺丝”,监督“放活”的边界,督促“管好”的实效,让放和管两个轮子同步和谐运行。

这只“手”,正是市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市纪委监委围绕保要素供给、促服务升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紧盯营商环境中和群众息息相关的“痛点”“堵点”“关键点”开展监督,助力全市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涵养“清江碧水”的营商环境。

主动下沉找问题,用“硬作风”啃“硬骨头”

如何抓住“要点”、找到“盲点”,将之变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亮点”?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聚焦企业需求,主动下沉服务,不仅当好“监督员”,还当好“服务员”,持续为企业、群众纾难解困。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怎么样,企业最有感触。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主动下沉一线找问题,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谈发展、问需求、话未来。

“我们组织44个市直单位开展‘依法履职践诺 优化营商环境’亮承诺、晒成绩活动,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升服务质量,着力破解企业项目建设中的‘硬骨头’。”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共协调解决招工、用电、交通、薪资、金融、审批等方面问题68个,推动29项“认定类”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

紧盯重点解难题,以“硬监督”提升“软实力”

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协同战,而“监督”犹如“哨卡”,要遍布各条“战线”、各个“作战面”。当前,市纪委监委的“哨位”已全线启动。

“自从你们上次来开展监督之后,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绿地占用、树木移栽的审批申报事项,真是太感谢你们啦!”天恩建设集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营商环境不容损害。市纪委监委以压实“政府、纪委、部门”三方责任为抓手,推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稳增长”专项监督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实效方案,常态化开展“日常+专项、定期+随机”监督检查,搭建起了纪检监察机关与企业直通联动桥梁,解决企业不知、不敢、不会向纪检监察机关“诉苦”的问题,打通了监督执纪服务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在农村,市纪委监委聚焦小龙虾养殖,护航渴望牧业、柳伍水产、华山水产等企业发展,对相关职能部门在小龙虾销售、生产、流动、加工等环节履职情况进行专项监督,督促立行立改问题20余个。

在城市,市纪委监委聚焦“吃虾季”停车难、停车贵和乱收费问题,开展停车“微腐败”专项整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重新规划新建政府投资停车场3个,新增停车位300余个,取缔虾街等地黑收费点4处,助力龙虾餐饮业疫后复苏。

严肃执纪强震慑,以“零容忍”清除“绊脚石”

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同大自然的阳光、水和空气,缺一不可。亲清的政商关系,则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硬件。

今年6月,市纪委监委对查处的3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曝光。

案例是一张“乱作为”的罚单,更是一面以示他人的警钟。

为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在通报曝光释放强烈信号的基础上,市纪委监委注重拓宽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收集渠道,利用“清风潜江”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12388”举报电话、市长热线等媒介平台,面向企业公开发布损害营商环境问题举报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对部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吐槽”,及时梳理发现问题线索。

解决中梗阻,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市纪委监委把“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贯穿于服务发展、精准监督的全过程,制发了《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关于做好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的提示》,为在推动企业发展中担当作为、干净干事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

2021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及时开展澄清正名37人次,打击诬告陷害3起,面对面回访教育179人次。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唯有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增长内需潜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清江碧水”,正在润泽潜城大地,助力“群鱼”飞跃、共闯“龙门”,市纪检监察机关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