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街村:共同缔造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余晓勤)10月3日,记者走进竹根滩镇沙街村,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一个个环保垃圾桶摆放得整整齐齐,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

今年,沙街村抢抓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契机,以村部主干道为核心区域,开展房前屋后整治和村集体经济产业升级等行动,打造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环境整治,村容村貌“靓”起来

在沙街村1组,几台挖掘机有条不紊地疏挖渠道,村民们正在房前屋后忙碌着,有的移除花草,有的拆除乱搭的遮阳棚,有的扫除禾场的垃圾杂物……

“自从我们村被列为全市‘共同缔造’试点后,村民热情很高,都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书义对记者说,环境卫生整治和维护工作不是一两日就能解决的,更多的是使村民成为共创美丽乡村、清洁家园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维护者和监督者。

为确保试点成功,竹根滩镇通过机关干部、村干部到沙街村挨家挨户宣传“共同缔造”的意义,把家家户户组织动员起来,共同建设维护好美丽乡村。8月以来累计走访沙街村民100余户,开展环境大扫除10余次,发动群众2000余人次,拆除危房、危墙、旱厕、猪棚22处,疏挖河道200多米,清除杂树600多棵。

乡村夜话,引导村民“动”起来

夜幕降临,在沙街村文体广场,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共同缔造”开展问计活动……

“我们晚饭后喜欢跳广场舞,可灯不够亮,能否增设一个高杆照明灯?”

“村组渠道杂草有点多,可以疏挖一下。”

……

“这些意见提得很好,我们立即着手解决。”张书义说。

短短一个多小时,共收集群众意见及建议10多条,经归纳整理,确定了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旱厕窝棚危房拆除、口袋公园提档升级、渠道疏挖、道路美化、公益性公墓基础设施完善等10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并落实了整改时间表。

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村民们逐步从“观众”到“主角”、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公家事”变成了“大家事”。

盘活经济,群众腰包“鼓”起来

沙街村有1150亩耕地,通过镇政府招商引资,将外滩850亩土地流转给乐事薯片土豆供货合作商,将300亩农田流转给南章莆中药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基地+农户”模式,在按户连片高效种植发展上持续用力,形成集约高效的特色产业结构。

在发展产业中,以村民按1元/㎡的土地流转和村集体按露地5分钱/㎡、设施1角钱/㎡的标准参与土地流转收益分红的方式,形成三方共赢的局面。土地流转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每年除获得一定土地流转费外,平时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村民每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近24万元。

长效管护,乡村生活“稳”起来

构建现代化村组治理体系是“共同缔造”的关键核心,好的管理理念是管好“共同缔造”成果的内生动力,沙街村以完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为方向,努力在实践中找准自治、法治、德治的结合点,让村的发展与每个村民息息相关。

与此同时,完善“组织+党员+群众”的紧密联系机制,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牵头、群众参与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矛盾调解会、劳务理事会、环境监督会等多形式自治组织,充分发挥“一村一辅”作用,建立以“四长九员”、中心户为重点的群众自治体系,组织群众成立6人巡逻队开展治安巡逻、人民调解等工作,增强村组治理力量,织密治安维稳网络。

“下一步,沙街村将以改善群众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马铃薯、半夏等特色产业为抓手,深入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书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