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佳燕:美好的中秋不仅仅只有月饼

又是一年中秋时。一提到中秋节,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吃月饼。可是,美好的中秋不仅仅只有月饼。

中秋节始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因中秋时节月更圆,人们便借此喻意团圆,也以此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又因中秋之季正是秋收之时,人们又将祈盼丰收的美好愿望寄托其中。在这一传统节日中,我们的先辈们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表达对月的崇拜,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歌颂。在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中秋节在某种程度上是最接近春节地位及春节喻意的重要节日,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历朝历代人民群众的口口相传及文人演绎中,也衍生了许多与中秋节有关的美好神话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这些神话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热爱生活、歌唱生活的美好情感,具有想象力充沛的浪漫主义情怀。

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中秋节的描摹与颂扬,更让这一节日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与强烈的情感表达。“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其中,最为知名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纵使远隔千山万水,只要亲人共赏中秋之月,就能心心相惜,就能情感交融,在无比的浪漫之情中抒发了对远在他乡亲人的殷殷思念之情。

由此可见,在美好的中秋节里,确实不仅仅只有月饼。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常态的变化,似乎吃月饼、赏秋月已经成为当下看似单调的主题。其实,这也无妨。古人交通不便、信息交流原始,自然只有在月圆之夜仰望夜空,对月当歌盼团圆。时至今日,纵横华夏的高铁一日千里,手机视频随时可“面对面”畅叙亲情。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是对远方亲人最好的思念。只是,当我们品尝中秋月饼的时候,记得告诉孩子们,我们的中华民族是多么的源远流长,是多么的底蕴深厚,是多么的唯美浪漫。(本网特约网评员 易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