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健康守护者陈俊:仁心仁术护“幼苗”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余晓勤) 在潜江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生儿科,有这样一位医生,她对每个患儿无微不至;她拼尽全力,分秒必争不放弃一线生机;她给无数患儿家庭带去幸福与希望,让生命之花在新生儿科绽放。因其“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精神,荣获2022“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殊荣,被患者亲切地称呼为“陈妈妈”。她就是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陈俊。

9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时,陈俊正在一名上呼吸机的早产宝宝身旁忙碌,她时而调整着呼吸机的参数,时而给宝宝进行体格检查,详细跟当班的医生护士交待好处理细节和要点,随后又去接诊了几个慕名前来的门诊患儿……每一项工作她都仔仔细细,丝毫不含糊。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治疗护理需要格外的细心耐心。”陈俊说。

陈俊从事儿科、新生儿科临床工作已经20余年了,对于每个患儿,她都视如己出。陈俊告诉记者,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陪伴一个个孩子慢慢康复,目睹他们一天天健康起来,她觉得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陈俊还清楚的记得,在2020年疫情爆发期间,她们科室收治了一例28周、出生体重仅有1.3kg的早产儿。面对小早产儿的呼吸关、感染关、喂养关等重重关卡,对于科室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同样因为宝宝家庭的经济窘迫让收治变得不可承受。

早产儿的父母一度想要放弃。陈俊一边耐心与家长沟通,一边积极地实施抢救,她心疼地劝说道:“每个新生命都是希望,我们都不应该轻易放弃。我去给你们提交申请救助,你们克服一下眼前的困难,我们一起尽全力抢救宝宝。”

受到陈俊的鼓舞,看着渐渐好转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也改变了想法,决定留下这个宝宝。孩子妈妈给宝宝取名畅畅,意为顺畅之意。

随后的两个月,陈俊泡在科室日夜照看这个患儿,主动承担起了一个“妈妈”的责任。宝宝的每一克体重增长,每一次救治成功都牵动着她的心。从刚出生时的呼吸窘迫、喂养不耐受,到后来的感染、NEC,每一次病情变化似乎都与她血脉相连,从小心翼翼的呼吸机维护,到PICC置管……她的团队付出了太多太多。最终,在陈俊的悉心照顾和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渐渐康复,小畅畅顺利出院了。孩子母亲也和陈俊成为了朋友,还给她发了好多小家伙成长的照片,让她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要是没有听陈主任的劝告,现在肯定会后悔内疚,感谢陈主任和新生儿科所有医护人员对孩子精心的照护才让我们全家能团聚。”孩子母亲感激地说。

发生在陈俊身上的感人故事远不止这一件。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科室里住进来一个感染了重症肺炎的小病人——三个多月的婴儿。其父母都是盲人,来自贵州,在潜江没有可依赖的亲戚朋友,家里也没有老人帮忙照顾,平时两人靠盲人按摩来维持生计。

寒风中,衣衫单薄的孩子一直不停哭闹,只穿了一件薄外套的夫妻俩抱着孩子手足无措地站在病房外,无助又绝望。

陈俊看见这一幕,眼睛瞬间模糊。她立即详细询问孩子的病史,认真给孩子做检查,发现孩子病情很重,明显伴有呼吸困难,她快速地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第一时间交代护士们尽快完善治疗,孩子咳憋、呼吸困难的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随即,她又给孩子买来厚衣服,给夫妻俩配齐基本生活用品,全方位地照顾起这一家人。

正是秋冬季节儿科病人最多的时候,陈俊每天忙完门诊,不管再忙再累,都会返回病房,看看他们一家三口,主动给孩子洗澡、洗衣服、冲奶粉,等孩子睡着了,她才安心回家。科室的同事们劝她,没必要每天如此,可以安排别人来做,而她却说:“现在科室已经很忙了,大家都很累,我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孩子渐渐康复,盲人夫妇总是代孩子亲切地叫她“陈妈妈”。凭着过硬的医术和慈母般的爱心精心治疗患病婴童,病区里其他患者家属也不约而同地这么唤她。在他们心里,她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暖心守护着他们。

一天24小时,陈俊的工作时间永远都是“白加黑”。任何时候,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只要有需要,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回到病房,回到患儿身边,日复一日,从不懈怠。同事关柳青用“德艺双馨”四个字来形容陈俊。“她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荣誉对于她来说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鞭策和责任,因为她不断在提高自己,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她时刻都能以一个党员和优秀医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柳青说。

“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责任和奉献,我无怨无悔。”陈俊始终把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拯救生命当做自己的职业信条,用朴实而坚定的行动、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让无数的宝宝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