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夫妻比翼飞 践行初心履使命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曾俊伟)在市人民医院,有这样一对党员夫妻,共同的职业认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他俩比翼双飞,在医务岗位上挥洒青春和汗水,践行初心和使命。

妻子曾丹是该院质控科科长兼医务科副科长,主要负责协调临床、制定培训方案等工作;丈夫彭涛是该院疼痛康复科副主任。

曾丹是潜江本地人,彭涛是恩施人。10年前,俩人踌躇满志踏上了从医之路。2021年,抱着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做些贡献的想法,通过人才引进,曾丹说服丈夫,离开恩施双双回潜工作。

当年,在市人民医院党委的领导下,曾丹牵头建立了该院的病案质控体系,在约束临床医生的诊疗行为、提升医院病案质量的同时,培养临床诊疗思维,促使该院临床医生从传统医学诊疗模式逐步向循证医学规范化诊疗模式过渡,更好、更精准地服务病患。

疼痛康复科从无到有,超声引导穿刺及超声引导治疗技术革新,内热针、射频调控仪、低温等离子等一批先进器械引进……彭涛的到来,也为市人民医院带来了新变化、新技术。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曾丹始终坚持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要求科室严格落实每周学习、每月考核,不断提升自己。同时将自己所学传、帮、带,做好每一次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努力做好“一名合格医生该做的事”,服务好人民。

今年8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曾丹夫妇二人始终冲锋在前,“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我是党员我先上。”

8月7日当天,原本计划到医院加班的曾丹突然接到防疫信息,需立即前往开会。孩子仅3岁,且家中无人照看,彭涛需查房看病人、做治疗,她只能将孩子带上,放在医院的儿科门诊。

会后,曾丹立即着手疫情防控医用物资调配,无暇顾及孩子。直到下午2点多,家人将孩子接走,曾丹和丈夫都没顾上好好跟孩子说上一句话。

疫情防控期间,曾丹主要负责市人民医院防疫物资及人员的协调,彭涛则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根据每个核酸检测点情况进行人员调配,保证采集医护人员能轮替休息。”曾丹告诉记者,疫情医用物资采集、20个核酸采集点的疫情防控物资调配、人员排兵布阵她都要参与,有时恨不得自己能替他们前去采核酸分担压力,好在最终六轮扩面核酸都高效完成,全员安全返院。

“每天凌晨4点起床,5点集合,6点前到达核酸采集点,晚上9点核酸采集完毕,再回医院临床观察病人,等能休息时,已是第二天凌晨。”彭涛不停奔赴在教师新村、园林青广场等核酸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工作,没有停歇……

那段时间,他们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总感觉一天没过完下一天又来了,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回过家,每天就在医院坚守待命。”由于连日加班加点,又适逢生理期,曾丹的身体日渐浮肿,手肿到一点褶皱都没有,最大的拖鞋都穿不进去。

舍小我,成全大我。因疫情防控的需要,曾丹从未离岗,错过了8月14日的研究生结业考试。“有点惋惜,却无悔。”她坚定地说。

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市开展核酸检测“5天一检”,他们一个后方支持,一个前沿检测,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散发着光与热。

从医数十载,曾丹夫妻始终谨记为医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誓言,以医者仁心,照亮患者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