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今年以来,在推进社区治理过程中,广华寺街道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将群众满意作为根本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引导居民参与,整合企地监多方力量,创新运用基层治理“加减乘除”工作法,使治理效能持续提档升级,居民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突出党建引领
凝聚共治力量做“加法”
该街道在各社区成立“网格党支部”“退休党支部”“红色物业功能型党支部”,激发本地特色组织活力,形成物业管家包片、网格员包楼栋、党员包户的三级包保机制,打通了社区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做实做强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建,以社区治理为载体,聚焦群众需求,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有规格、有档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社区老年朋友们有了活动的阵地、交流的场所,不但做到了老有所养,而且实现了老有所乐。”广北社区居民罗阿姨对今年初揭牌的广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为满足群众对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期盼,该街道党工委结合实践活动积极谋划,争取省市项目支持,高标准打造社区日间照料暨养老服务中心,同时依托江汉油田“中央厨房”项目,探索打造社区“无烟食堂”,目前已在广北社区示范创建了集医疗服务、康养保健、休闲娱乐、书画文艺、政策宣传等于一体的高标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接待量达100余人次。各社区“无烟食堂”选址已初步完成,预计年底前可多点铺开,“医食养乐”的家门口养老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探索多元治理
释放社区管理压力做“减法”
“针对社区事务点多面广、纷繁复杂局面,街道持续深化网格精细化管理,将14个社区划分成132个网格,由熟悉社区事务的油田本地职工担任专职网格员,聘请退休党员骨干担任人民调解员,通过街道网格中心受理平台,一键式上传问题线索,一门式分流转办机制,一体化调处反馈意见,将‘人治’转为‘志治+智治’,打造网格管理智能化,极大地缩短了社区矛盾调处时限。”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周芳介绍道。
今年以来,该管理平台累计收集安全隐患整改、小区环境卫生、房屋漏水、占道经营、居民纠纷等各类诉求242件,派单转交办235件,办结反馈率98%。
为缓解社区人手不足的现状,该街道将小区按照20户左右标准细分为1949个微网格,动员油田监狱下沉党员、退休老党员、退役军人、退休教师等力量深入微网格常态化包保,共同参与小区治理。目前,街道“微网格”已累计发动20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政策宣讲等活动,实现“点对点”式支援保障服务。
此外,该街道党工委积极引导多支自治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组建“银发志愿团”、潜青志愿队、“三红一蓝”义务巡逻队、“江汉义工”社区分队,联合市心阳社工专业服务机构,累计开展志愿队伍培育、政策宣传、纠纷调解、治安巡逻、敬老爱老等活动150余场,助力社区治理减负增效。
健全议事机制
激发自治热情做“乘法”
拓宽议事渠道,为居民自治聚合力。该街道依托“党员联户包保”机制,搭建以社区大党委为主导,驻区党员干部、企业代表、物业代表、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议事协商平台,通过事务同协商、资源同分享、管理同提升方式,排解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同时,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三方联动机制,全面推行“收集议题—专题调研—公示告知—开展协商—分流落实—情况反馈”六步协商工作法,引导居民主动解难题、当管家。
在开展实践活动中,该街道充分发挥居民积分制管理优势,把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小事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大事,以“积分存折”为桥梁,邀请辖区油田企业、物业公司、超市、药店、餐饮等20余类行业支持积分服务,以积分激发村(社区)居民、辖区企业、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创造性,基层社会治理由社区干部“唱独角戏”向全体居民“跳集体舞”转变,形成社区治理人人参与、治理成果人人享有新格局。目前,各社区累计开展兑换积分活动13场,多方筹集物资达10万元,覆盖人数2000余人。
坚持联防联调
消除治理隐患做“除法”
该街道充分发挥江汉油田公安局、广华寺派出所、广华司法所等部门专业优势,成立“警司民联调中心”,配齐配强社区民警14名,组建警司民联调处队14支,通过社会治安联调联防机制,共同筑牢辖区平安稳定第一道防线。
今年来,广华司法所累计参与基层纠纷调解95件,成功调解92件,调解率96%;针对辖区内电信诈骗、养老诈骗风险点,公安机关主动参与,联合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分片包户开展“扫楼行动”,累计签订反诈承诺书30000余份、发放反诈折页35000余份、指导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15000余次,切实守护老年人“钱袋子”,增强居民安全感。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基层治理工作的新路径,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积极发挥社区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满意指数。”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