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辖区连续发生2起高考招生诈骗案件,给考生和家长造成经济损失共计20400元。(普洱市政法网6月23日消息)近日,安徽省肥西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侦破系列假冒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身份获取受害人家长信任,以“入名校”之名实施诈骗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许某某。(光明网5月23日消息)
每年高考招生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考实施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犯罪嫌疑人打着种种幌子,进行以牟取钱财为目的的招生诈骗活动,一些考生和家长往往轻信许诺,上当受骗。
高考之后,考生们的头等大事当然就是填报志愿。这是许多学子迈入大学之门的关键一步,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嗅到“商机”,打起了考生的主意。据了解,常见的招生诈骗行为有:假冒招生工作人员进行诈骗;非正当手段搜集录取信息,从而骗取钱财;声称可以帮助考生“低分高录”进行诈骗;编造所谓“内部指标”的谎言进行诈骗;利用“定向招生”之名实施诈骗;故意混淆教育形式进行诈骗等等。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作案,会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及家长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输入考生姓名、身份证号、考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信息,然后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导致掉入陷阱。
国家教育部门曾多次提醒考生和家长,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新生是按照国家政策、院校招生章程、考生的分数和志愿,在全国统一编制的网上录取系统中进行的,并且经过省教育考试院审核报教育部备案。未经省教育考试院办理录取手续的考生,教育部将一律不予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同时,高校招生录取都有严格的工作流程,报名和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和家长应该以本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或报考院校官方网站公布的录取信息为准,警惕“花钱买名额,买分数”的诈骗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与一般诈骗行为相比,招生诈骗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可能耽误孩子正常升学,酿成严重后果。因此,考生和家长们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仔细甄别信息来源,按照官方公布的渠道开展查分、填报志愿等后续事项,并切实做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千万莫被所谓的“花钱进名校”“内部有指标”迷了眼。(本网特约网评员 东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