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梅的三张“办公桌”

云上潜江报道  近日,见到省人大代表、渔洋镇渔洋社区党支部书记张远梅时,她正忙着进车间、访工地、看项目,不时询问并在笔记本上忙碌写画。

从早晨出门,到晚上回家,一天奔波下来,从未见张远梅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休息片刻。张远梅笑着解释道:“我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更没有办公桌,谁找我都是打电话。”

将办公室放到更加广阔的田间地头,将办公桌摆进基层百姓的家中,这就是张远梅扎根基层30年来最普通的日常。

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用一个个接地气、见实效的意见建议,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是张远梅当选人大代表几年来最真切的感受。

第一张办公桌:写满脱贫致富幸福感

五月,正值小龙虾上市的旺季。来到渔洋镇排湾村,只见田成方、路连网、树排行、渠相连……一幅秀美的乡村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谁能想到,几年前的排湾村,还是一个靠传统水稻种植的村落,80平方米的村委会狭窄破旧,电压不稳,电线四处环绕,夜间村里一片漆黑,村民们正常的娱乐活动难以开展。

2014年10月,张远梅当选为排湾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外出虚心学习先进经验。

“当时各地都在推广‘虾稻共作’模式,渔洋镇大小苏湖面积3万亩,排湾村在小苏湖内,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既适宜小龙虾养殖,也适合茭白种植。”张远梅说,她每天都要外出奔波,破旧的村委会也需要改造,不需要什么固定的“办公桌”,一部手机,一个手提袋就能立马办公。

潜江是“中国小龙虾之乡”,全市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过60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0万人。勤劳聪慧的潜江人首创“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推动了虾、稻同步增产和品质同步提升。

通过多方筹措争取资金,张远梅扶持成立湖美人家生态农业合作社,大力推广“虾稻共作”“虾茭共作”特色种养殖模式,彻底解决农民本地就业的问题,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虾-稻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随之而来各种新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张远梅时时刻刻关注着老百姓最现实、最急切、最关心的问题,用满腔热情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根据村民们反映的养殖用水质量要提高,电力配套设施也很落后,虾稻共作基地的道路交通不便利等问题,我们形成了《关于改造虾稻连作区配套设施的建议》。”张远梅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重视,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如今的排湾村由2014年的负债8万元到2019年的集体资产积累达到了13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元,900平方米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落成,田间地头规模化的电网改造工程为虾-稻产业提供十足“电力”,15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群众夜生活,1000多平方米广场和健身场所热闹非凡,笑声不断,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

第二张办公桌:写满乡村振兴的获得感

2019年12月,张远梅调任渔洋社区党支部书记。这个集镇社区成立于2011年,现有居民1816户8668人。

“在村里我就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而在社区就是服务居民、管理集镇、发展实业。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并督促解决,是每一位人大代表应尽的责任。”张远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路修好了,心路就通了。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张远梅通过察民情、听民声、聚民智,看得更远、想得更多。

“农村公路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和养护,许多道路破损严重,超载车辆、外来车辆随意行驶,导致道路损坏周期短、程度重,这些都会产生诸多交通安全隐患,影响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次,张远梅将办公桌搬到了农村路上,实地调研,收集问题,最终提出了《关于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力度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重要指示,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运营,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18年,我市成功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全省示范县。

2016年至2021年,我市累计投入资金7.2亿元,共完成了526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全市农村公路连线成网,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动脉、通村公路为纽带的循环公路网。

第三张办公桌:写满和谐文明的安全感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国家,一头连着万千群众。张远梅时刻铭记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和职责,当好沟通民意的“连心桥”。

渔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厅旁边有一张桌子,见证了社区人民调解员如何真诚调解化干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而这张桌子也成了张远梅的“办公桌”。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惠民工程,提出了“城乡一体、全域公交”发展战略。这既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重点建议。

渔洋镇地处潜、监、仙三县市交界处,三地均有人在此运营客运车,市外客运车主占绝大多数,在公交改革中矛盾冲突更重、利益纠纷更复杂。

在重重困难和矛盾面前,渔洋镇动员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分组包保车主及股东,上门见面说明情况、争取支持。而这其中,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百姓“代言人”和群众“传声筒”的作用,积极投入到协调解决工作中。

张远梅主动包保了3名车主,在前期充分掌握其家庭关系、收入状况、工作情况、脾气秉性等基本情况后,她很快赢得车主们的信任。谈及工作方法,她说:“一方面我们要换位思考,站在车主和股东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是什么,然后拿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说服他们换位思考,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看待公交车改革的好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劝说,自然能够化解矛盾。”

位于渔洋镇渔洋大道特1号的湖北远之瀚制衣有限公司,主要以生产各类高档户外功能服装为主,年产可达80万件,与世界知名户外用品提供商HELLYHANSEN(海丽汉森)、迪卡龙签订意向合作协议。

“最近招工情况怎么样?企业发展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张远梅总是惦记着辖区这家企业,每个月总会上门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以开展“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为契机,与镇人大代表们一起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走访。

潜江是全国知名的“裁缝之乡”,纺织服装产业一直是潜江的传统优势产业。张远梅对企业的关心让该公司执行总裁刘强感怀于心:“市、镇、社区对我们企业发展特别关心,特别是张书记,遇到困难都是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在疫情防控、用工招聘、技能培训等方面都给予很大帮助,企业在这里发展就是安心、舒心。”

“我真切地感受到,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近几年,我提的意见建议,让乡亲们生活变得更好,让村庄变得更美,也让我更有信心,工作更有干劲。”张远梅说。(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