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文化广场,上演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文艺汇演;“红马甲”志愿者活跃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第一线;巡诊服务、技术培训、扶贫济困,“零距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我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把惠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形成文明实践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有效载体,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只有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紧盯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精准对接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才能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才能让新时代文明的成果为大家共享,为群众美好生活“加码”。
据悉,我市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所、站)建设作为一项风尚培育工程抓实抓细。随着文明实践活动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参与这一活动,目前已有16.4万名志愿者加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涉及医疗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科学普及、移风易俗等12项具体活动内容。这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超出了“乐于助人”的传统范畴,成为发展自我、凝聚共识的活跃平台。
当前,我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仍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适应乡村社区变化,拓展服务领域;适应群众多样需求,丰富服务内容;适应网络信息发展,延伸服务链条,让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针对性、生动性、灵活性,促进特色志愿服务制度化、品牌化、常态化,打造有精度、深度、温度的志愿服务新模式,走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潜江路径”。(本本特约网评员 陈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