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泰丰街道棉原社区都市华府小区内生机勃勃——树木郁郁葱葱,鲜花争先绽放,车辆停放整齐,路面干净整洁,墙壁充满文化气息……这样美好的环境,是泰丰街道着力打造“红色物业”开出的美好生活幸福花。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引下,泰丰街道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将党旗插在小区治理“第一线”,大力实施“红管家”项目建设,推行“456”工作法,积极构建“党建领航、上下联动、多元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格局,全力打造“小区变化大、居民感受深、社会认同高”的“泰丰样板”。
插柳成荫——构建精准服务新平台
“出门几十米就是邻里驿站,带娃、看书、老朋友聚会聊天都很方便。”近日虽然阴雨连绵,住在都市华府二栋的王大爷却有好去处,那就是小区的邻里驿站。
邻里议事堂、共享服务厅、书香雅苑阁、夕阳俱乐部、童年梦工厂,下象棋、玩玩具、读书、看报、喝茶……邻里驿站为居民带来了福音,构建起了与邻为善、互融互动、守望相助的小区治理新模式。
“邻里驿站是实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阵地,也是破解管理难题的‘金钥匙’。”泰丰街道棉原社区党委书记陈卓表示,作为凝聚小区居民的阵地,邻里驿站创新探索了“五小工作法”,通过收集小意见、办好小事情、协商小问题、调解小矛盾、开展小活动,全力建设环境氛围好、活动开展好、邻里关系好、服务效果好、幸福生活好的“五好小区”。
组织“搭台”,方能演绎“红色舞曲”。泰丰街道深耕“责任田”,持续推行“规范式”治理,按照“就近活动、就近管理、党员规模适中”的原则划分网格,将支部建在网格上,聚焦基层治理难点、群众关心热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堵点,制定《“红管家”项目工作指导手册》,全力推进“红管家”治理品牌培育工程。目前,该街道以小南门社区、都市华府“邻里驿站”为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做法,由点及面助推“红管家”项目百花竞放,实现“红色物业”规范化铺开、特色化提升。
老树新枝——奏响社区治理最强音
几年前,制药厂小区长期无人管理,居民们争抢地盘、圈地种菜、违法搭建,车辆时常被盗,小区环境脏乱差,居民之间矛盾突出。
困局如何破?民怨如何解?泰丰街道不断扩容“朋友圈”,引导“沉浸式”参与,创新出台了《关于实行“红管家”项目推动基层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将大工委、大党委、“双报到双服务”单位、业委会、物业、综合执法单位、社会组织成员单位纳入“红管家”团队,明晰职责定位,构建起组织联合共建、小区联合共治、难题联合共破的多元党建工作架构,为小区治理“输血供氧”。
多方“唱戏”,方能掀起“红色服务”热潮。在泰丰街道党工委的穿针引线下,小南门社区将支部建在小区里,服务送到家门口,突出红管家“红在队伍、红在引领、红在机制”特色,强化组织建设,实现支部堡垒和“红色业委会”交叉互融,组建5支志愿服务队伍,在日常管理中采取“三事分流”的决策办法,不定期组织召开“小区议事会”,形成“有事大家议、小区我来管”工作格局,用“请进来”的“红色资源”激活了小区治理“一池春水”。
育种蹲苗——探索社区服务新途径
社区“治”,则城市“安”。如何有效提升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泰丰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探索,率先在全市创新“数智化”,做优“先锋式”服务。
该街道优先建立了数字化管理模式,正筹备开展一次小区集中“体检”,要求73个小区各梳理出2至3个居民关注的治理难点和焦点问题,形成约200个治理问题清单,开展“双百行动”,深入挖掘源头治理“内生力”,激活小区精细化治理“高效能”。
此外,该街道还积极搭建智慧化信息平台,引入“爱家社区”小区治理微信小程序,探索打造“智联泰丰”智慧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网格治理中的实践运用,统筹“红管家”力量,构建一次采集、统一研判、分类调处的网格治理问题处理机制,推动形成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多元化治理工作局面。
下一步,泰丰街道将通过党建引领“红色物业”,优化机制、整合资源、提升服务,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实现党建基础更加牢固、社区管理更加精细、为民服务更加专业,不断推动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