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父子兵”延续半世纪的红色情怀

云上潜江报道 “我和父亲的藏品都在这几个匣子里,这是我们几十年红色情怀的寄托。在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中,藏品被展出来,好评如潮。”近日,江汉油田基地发展中心市场业务服务部五七物业劳务服务站工程班班长屈建平打开几个颜色斑驳的匣子,琳琅满目的红色藏品一一映入记者眼帘。

屈建平是江汉油田远近闻名的红色藏品收藏家,藏品种类繁多,包括像章、党章等,共1万余件。他告诉记者,自己主要收藏的是毛主席像章,每一枚纪念章都有一个主题,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成就。

“我对红色藏品的眷恋,源于我父亲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屈建平告诉记者,他父亲名叫屈广斌,是原江汉油田钻井处钻前大队保卫,1937年12月出生于湖北汉川一户佃农家庭,家庭贫困,受尽了旧社会的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屈广斌的父母亲戚分配了田地,摆脱了贫困,弟弟妹妹被安排去上学,有了文化,屈广斌也光荣加入人民解放军,退伍后来到江汉油田参加工作,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屈广斌今昔对比,非常感激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恩情,20世纪60年代积极学习毛泽东著作,被单位评为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还喜欢收藏毛主席像章,共有几十枚。儿时的屈建平经常被父亲拉在身边,听父亲讲像章背后的故事。“我们家要不忘党恩。”父亲的话语在屈建平幼小的心中落了种子,发了芽,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有了深深的热爱之情。父亲2011年去世后,屈建平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父亲珍藏的各种材质的毛主席像章,总会回忆起儿时和父亲一起打开“藏宝匣”,将像章拿出来抚摸、观看的日子。

从1990年开始,屈建平延续父亲的红色情怀,走上了收藏之路。最初他主要通过熟人打听毛主席像章的卖家,然后购买。后来国内收藏市场成形后,他利用出差或节假日,到省内外淘宝。“为了拥有一件和毛主席有关的藏品,我跨越万水千山都要找到它,达到了痴迷疯魔的程度。”屈建平说。

屈建平收藏之路上,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长沙古玩城。如果赶上专项红色教育会、毛主席诞辰纪念日等活动,屈建平总会请假赶赴长沙参与活动,用自己的藏品与人交换或购买,不过这其中也有遗憾。

一次,他在一家店铺看到一个汉白玉摆件,纯手工制作,绘制有毛主席画像和庐山青松。“少见,漂亮,伟人英姿凛然。”屈建平赞叹道。他想购买,一打听价格是3000元,觉得有点昂贵,便转头走了。等咬咬牙想花重金回头购买时,藏品却已被人买走。“很可惜,擦肩而过,之后再没见到了。”那件藏品上,毛主席如庐山青松般挺立东方的英姿萦绕在他脑海里,多年以后,依然挥之不去。

除了外出寻找藏品外,屈建平还在江汉油田购买藏品。2019年的一天,屈建平听说一个藏友有一整套罕见的8枚涉及8个样板戏题材的毛主席像章,欣喜若狂,立即赶赴他家,表达购买意愿。由于卖家一枚藏品要价近千元,屈建平接受不了,暂时放弃。但热爱毛主席的红色情怀如一团火在心中燃烧,让他夜不能寐。不久,他又去见卖家,深情述说自己与父亲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和父子两代延续长达几十年的收藏之路,恳请对方成全自己。卖家被打动,折价卖给屈建平。他小心翼翼将8枚毛主席像章用布包裹起来,带回家中,捧到木匣子里,仿佛当年他父亲对待毛主席像章的样子。

屈建平多年来跋涉在红色收藏之路上,成为江汉油田举足轻重的红色藏品收藏大家。2019年,屈建平开始担任江汉油田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积极传播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在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江汉油田掀起学党史热潮。屈建平积极配合江汉油田工会6月15日开展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摄影书画红色收藏三联展,在自己的藏品中精选出70余件党章、毛主席像章等红色藏品,摆放在江汉油田文化宫展览柜里,供游客参观。为了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他还精心设计“忠于党”三个字作为藏品摆放图案。

屈建平的红色藏品在江汉油田展出后,引起极大反响。

“在藏品中学党史,听了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对党的发展历程理解更加深刻。”退休老党员林吉庆受益匪浅。

建党百年沧桑史,万枚藏品寄情怀。屈建平父子延续半个世纪的红色情怀感染了无数人,也让他们继续行走在收藏之路上。“我希望通过展览红色藏品,讲述党的前进史,让党员群众铭记党的恩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跟党走的信念,这就是我们父子收藏红色藏品的最大现实意义。”屈建平捧着沉甸甸的传承了半个世纪的“藏宝匣”说道。(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