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莓做出大文章

云上潜江报道 12月23日,记者来到后湖管理区龙鹏生态园,一排排大棚遍布田野,一畦畦草莓生机勃勃,一朵朵小白花点缀其间,绿叶下草莓露出鲜红的“脸蛋”,娇艳诱人,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正在大棚内享受采摘的乐趣。

“我种了8个大棚的草莓,口味有奶油味的、巧克力味的,还有清香型的,从11月底上市,可以一直采摘到明年5月底。”该园负责人章龙告诉记者,这里采用的是高架式无土栽种方式,利用有机椰糠打底,草莓品质非常好。

凭借上市早、品质好、栽培优、科技含量高等特点,目前龙鹏生态园的草莓价格在96元每公斤,每个大棚可以采摘1500至2000公斤。

章龙说,虽然草莓产量高,但不是每年都赚钱,因为草莓有它的天然局限——娇嫩、不易保存。如果盛果期没有及时销售,就会为存储发愁,要么便宜卖掉,要么烂在地里,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地草莓曾出现严重滞销情况。此外,头果尾果的品质较低,卖不起价,也摊薄了利润。

如何突破瓶颈,扩大产业链条?爱琢磨的章龙动起了脑筋,四处考察学习,最终找到了破解之道。

“葡萄能酿成葡萄酒,草莓是不是能酿成草莓酒?”从2019年起,章龙便开始探索酿造草莓酒。从酿造容器到发酵时间,从草莓筛选到过滤调味,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因为不懂专业发酵技术,他多次求助武汉的专家教授,对草莓酒的发酵工艺进行改良,最终研发出品质稳定、口感适宜、色泽鲜亮的草莓酒。

采访当天,正是他酿造的草莓酒正式品鉴的日子,红红的美酒在玻璃杯中晶莹剔透,口感温顺,甘洌清甜。“没想到草莓也可以酿成酒,感觉既有酒的醇正,又有淡淡的草莓果香。”游客纷纷品尝,不住赞叹。

章龙的草莓酒只有8度,主打年轻人群体,他还专门打造高颜值的磨砂玻璃瓶作为容器,与红红的果酒相得益彰。章龙算了一笔账,草莓的出酒率在50%左右,也就是2公斤草莓能酿1公斤草莓酒。目前草莓酒每公斤定价100余元,春季草莓价格偏低,用来做草莓酒对提升草莓的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受草莓酒的启发,章龙还将园子里的其他水果纷纷酿成美酒。目前,章龙酿造的枣子酒已成功注册商标,桃子酒、李子酒、桑葚酒等都在申请商标注册。

“接下来,我将打造一个酒庄,把自己种植的鲜果酿造成各种果酒,做大做强果酒产业,探索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章龙表示,愿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中当个勇敢的“拓路者”,带领更多农民走上产业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农业之路。

记者手记:在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环境下,草莓等农产品也需要做好各种应对。“第一产业”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应当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发展,包括提高种植管理水平,提高草莓品质等;在草莓因大量上市价格过低时,采取深加工方式,控制成本,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相结合,降低因草莓种植和销售而产生的风险和成本,完善和丰富整个产业链,使得整个草莓产业稳步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样板。(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