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一个仅1万人的小镇,竟然活跃着近百名民间诗人,无论男女老少,他们都喜欢写诗,每年举行采风学习,进行成果展示、写作交流。近年来,这里写诗已蔚然成风,到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诗香词韵,让人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这个民间诗人团体就是周矶管理区诗词楹联协会。近日,记者来到周矶管理区,探寻这个民间诗乡的“文化基因”。
诗歌合为事而作 民间诗人越来越多
“宝典欣逢盛世开,添花减缛顺民裁。安知天使降书斋?公序从俗正合意,妇孺受佑更除霾。清风明月揽人怀。”11月1日,学习《民法典》后,周矶管理区诗词楹联协会会员袁生芝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感想。
当天,周矶管理区诗词楹联协会深入市司法局周矶管理区司法所采风,写了宣传《民法典》诗作30余首,办起了一期诗词长廊。
这是该协会为重大主题采风写诗的一个缩影。“紧扣主旋律,才能让诗歌不跑偏。每次有重大主题,我们都会组织大家进行主题创作,让他们一边写诗,一边学习最新的政策、方针,让写诗更有时代意义。”该协会会长张春训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协会还举办了抗疫、美丽乡村、清廉潜江等主题的采风活动,吸引越来越多诗人参与进来。近几年来,该协会在管理区的指导下办起了诗词长廊、专刊,共办了16处,共23期,刊登诗词楹联约600篇,基本做到了全区全覆盖。
如今,该协会从最初的几人壮大为近百人,覆盖男女老少,涵盖工人、农民、学生等群体。诗词楹联文化成为管理区的一个亮点,该管理区多次被评为市诗词楹联工作先进单位和诗词楹联文化普及工作先进单位。
语不惊人死不休 写诗水平越来越高
“尽管我们是民间诗人团体,但同样要求大家要专业。只有不断精进学习,掌握诗词理论,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写诗的快乐,感受到诗词的质感。”该协会副会长肖诗斌说。
该协会不仅注重诗词楹联工作的普及,还认真地抓诗歌的质量。每季度进行理论授课,鼓励大家写评论文章,多次对会员的习作进行点评。经过不断训练,大家的写作水平和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张春训带头创作,在《东坡赤壁诗词》发表诗词评论文章1篇,在《湖北诗词》发表诗词评论文章10篇。该协会还办了一期《戴湖丝雨》诗论诗话专辑,刊登了肖诗斌、丁元俊等13名会员作品26篇,提高了理论水平。此外,不少“农民诗人”的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农民诗人丁旭在《诗刊》《湖北诗词》等诗刊发表诗作100余篇。女性诗人也不甘示弱,袁生芝的多首诗作在比赛中获奖……
在浓厚的学习、写诗氛围熏陶下,该协会会员在全市及省和全国的诗词竞赛中屡次获奖,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3人次、优秀奖8人次。大家写出了成绩、写出了水平,写诗激情越来越高。
为了让诗歌之风吹遍大街小巷,该协会还坚持“六进”:走进学校,开展“清明诗会”;走进机关,开办廉政专栏;走进企业,宣传企业家精神;走进社区,开展朗诵活动;走进景点,为文旅助力;走进村居,为美丽乡村增添诗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传统诗词在思想宣传上的特有优势,紧扣主旋律,倾力为民生、民情、民意鼓与呼,让诗歌的力量转化为潜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该协会名誉会长任广才表示。(来源:潜江日报)